鬥蟋蟀的歷史由來(圖)

發表:2011-12-05 13: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網路圖片)

蟋蟀為一直是主要的民俗昆蟲,意思是說,人與蟋蟀間的互動方式業已成為一種民俗文化。斗蟋蟀最早的文字記錄首推北宋末年顧逢在「負喧雜錄」中曾提到:「斗虱戰始於天寶間。長安富人鏤象牙為籠而蓄之,以萬金之資付之一啄。」京城裡的人,在七、八月間,家家都飼養促織(也就是蟋蟀)。只要走在市井中,都可以見到路上行人提著瓦盆泥罐,內裝蟋蟀,當時不分男女老幼都以鬥蟋蟀為樂。這本書同時也記載:蟋蟀的體性、名色、養法、治法及產、捕、辨、才、斗等二十幾種專門學問。由此可知當時鬥蟋蟀已蔚為風尚。

「宋史」也記載宰相賈似道常和他的臣妾蹲跪在地上鬥蟋蟀以娛嘉賓。賈似道甚至規定凡是在鬥蟋蟀時,任何人都不許打擾,因為這是「軍國重事」。他後來還為此編寫了一本「促織經」;可是,最後因為太沈迷於此道而誤了國事,因此被後人戲稱為「蟋蟀皇帝」。

到了明朝,鬥蟋蟀的風氣更盛,甚至連皇帝也經常和宮女、太監一起伏地,為比鬥的蟋蟀吶喊助陣,是歷代最盛行的朝代。鬥蟋蟀流傳到清朝,也有皇室莊親王為此編了四卷「蟋蟀譜」;然而後來,被一些道學家斥為玩物喪志,因而禁止於清宮內進行此類嬉戲;不過,禁止歸禁止,宮內的小太監依然深樂此道。

一直到了後來,鬥蟋蟀就從宮廷盛行到民間,而被稱為「秋興」,蟋蟀也一躍成為重要的民俗昆蟲。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