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1-12-11 19:27:24作者:
(看中國配圖/網路圖片)
有一天,兩個學生去請教他們的希臘老師。問道:「老師,究竟什麼叫詭辯呢?」希臘老師望瞭望兩個學生,想了一會兒,說道:「有兩個人到我這裡作客,一個很愛乾淨,一個卻很髒。我請兩個人洗澡,你們想想,他們中誰會去洗澡呢?」
學生脫口而出:「那不用說,當然是那個髒的。」
希臘老師連連搖頭說:「不對,不對,是乾淨的去洗。因為他已經養成了愛乾淨的習慣;而髒人卻不當一回事,根本就不想洗。你們再想想看,是誰洗澡了呢?」
學生連忙改口:「愛乾淨的!」
「不對,是髒人,因為他需要洗澡。」老師反駁後再次問學生:「這麼看來,誰洗澡了呢?」
「髒人!」學生只好又改口回到開始的答案。
「又錯了,當然是兩個都洗了。」老師說:「愛乾淨的有洗澡的習慣,髒人有洗澡的必要。那我再問你們,最後到底誰洗了呢?」
學生眨巴著眼睛,猶豫不決地說:「那看來就是兩個人都洗了。」
「又錯了。」希臘老師笑道:「兩個都沒洗。因為髒人不愛洗澡,而乾淨人不需要洗澡。」
「那……老師,你好像每次說得都有道理,可每次的答案都不一樣,我們該怎麼理解呢?」
「這很簡單。你們看,這就是詭辯。」
哲學先生評價曰:希臘老師對「誰去洗」的問題有兩種回答的方法,一是讓「需要洗」的人去洗,一是讓「有洗的習慣」者去洗。於是,對同一個問題的任何回答,他都可以任意地肯定或否定。這確是一種典型的詭辯術。所以我們在討論哲學問題或其他理論問題時,就要注意命題、論證和論據是否都處於同一個平面,是否都針對了同一個焦點。不然,看似討論得熱鬧,其實永遠不會有真正的結論或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