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鄧小平南巡講話20週年。
一種流行的看法是,鄧小平92年南巡講話重新啟動了中國的改革開放。這種看法似乎很有根據。六四後,改革全面停擺,接下來,國際共產陣營崩潰,蘇聯解體。中共當局十分緊張,無所適從。黨內保守勢力抬頭,打算用反和平演變取代改革開放。就在這樣的時刻,鄧小平於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視察南方,沿途發表講話,強調要加速改革步伐,不問姓社姓資,並提出「不爭論」;從而再次為中國的改革撥正了航向。
湊巧得很,就在1992年1月18日這一天,一批在美國的華裔學者和流亡人士舉行了一場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主題是「全能主義統治的轉化」。會上,陳奎德博士提交了一篇論文,明確提出「中國向右翼專制轉變的可能性」。陳奎德斷言,中國將在維持共產黨一黨專制的情況下進一步走資本主義。
也許不少人會納悶,為什麼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前,陳奎德就看出,中國非但不會停止資本主義方向的經濟改革,反而會加速這種改革的趨勢呢?其中道理並不複雜。因為以往的經驗已經證明,過去中共搞的那一套社會主義勞民傷財,效益低下,八十年代開始的引進資本主義的經濟改革成效顯著,因此,停止改革是沒有出路的。那麼,為什麼在六四之後,中共當局陷入彷徨,對於還要不要繼續經濟改革舉棋不定呢?那無非是他們擔心,經濟的自由化會引起政治的自由化,從而威脅到一黨專制。可是,既然六四屠殺已經嚴重地挫敗了黨內外的自由化力量,中共政權已經變成了赤裸裸的暴力,諒視民間暫時沒有可能發動有效的反抗;因此,共產黨就不再擔心別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反倒可以比以前更放心大膽地走資本主義了。
鄧小平南巡講話裡提到不問姓社姓資,不爭論。然而我們不應忘記,就在南巡講話之前的兩三年,鄧小平還不止一次地強調要分清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要繼續爭論。例如在89年5月,鄧小平還說「在改革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鄧小平還說:「某些人所謂的改革,應該換個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資本主義化。他們‘改革’的中心是資本主義化。我們講的改革與他們不同,這個問題還要繼續爭論的。」這中間的道理也不複雜。早先強調分清姓社姓資,是為了給鎮壓民運找藉口;現在鎮壓已經完成了,原來的藉口也就可有可無,束之高閣了。
我們知道,鄧小平說的不爭論,主要是針對所謂左派。鄧小平說,要反右,但主要是防左。按理說,所謂右,也就是主張自由民主的力量,才是對一黨專制的根本挑戰,為什麼到了92南巡時,共產黨不怕右反倒怕起左來了呢?那就是因為右的力量已經被打下去了,短時期內成不了氣候,所以不足為患。與此同時,既然當局要加速進行資本主義方向的經濟改革而又不得不繼續高舉社會主義的招牌,這樣,它在左派,也就是仍然堅持社會主義的那一派人的攻擊面前就很尷尬很被動,理論上不是對手,所以只好高挂免戰牌。
再有,直到六四之前,圍繞著經濟改革的問題,陳雲被視為保守派,總是和鄧小平不同調。然而六四之後,特別是92南巡講話之後,中共在資本主義道路上走得更遠了,陳雲反倒不唱反調了。這說明,早先陳雲對鄧小平的經濟改革有異議,與其說是出於經濟,不如說是出於政治。早先,陳雲一派人是擔心,如果在經濟上搞資產階級自由化,那麼在政治上就無法拒絕資產階級自由化。六四之後,政治上的自由化危險已經不復存在,經濟上的自由化也就沒有什麼顧忌了。所以,到了六四之後,到了92年南巡之後,陳雲反而和鄧小平一致了;甚至包括李鵬,幾乎所有在位的中共領導人,在經濟改革的問題上都一致了,都不保守了,都成改革派了。
綜上所述,鄧小平92年南巡講話,既然是發生在六四屠殺後自由民主力量遭到嚴重挫敗的背景之下,因此毫不奇怪,由南巡講話所發起的資本主義方向的經濟改革,必然淪為權貴私有化,必然淪為中共在暴力威懾下的第二次大搶劫;建立在這樣基礎的中國崛起,必然會強化專制暴政,而極大地不利於自由民主,甚至成為對全世界的人權與和平的巨大威脅。在20年之後,我們應當對鄧小平92南巡講話給出這樣的評價。
原題:重新解讀鄧小平92年南巡講話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