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嗇鬼
大過年的,朋友間互相串門走動,有很多喜歡開玩笑的朋友們會說:嫂子(或者弟妹)別當吝嗇鬼,給我哥或者我弟弟放點假,讓他多吃點多喝點。
那麼這個「吝嗇鬼」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吝嗇源自《周易.說卦》:「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說的是大地保護著草木,草木離開大地就會枯死。這是大地保護自己財產的方式。後人便把「吝嗇」二字遷移到過份保護財產的人身上。
相傳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姓吝,另一位姓嗇。兩家都很有錢,是鄉里有名的大戶人家。只是他倆過於小氣,鄉里人沒人願意理睬他們。但是他倆脾氣相投,沒事情的時候總是湊在一起聊怎樣讓錢生錢。
有一日,兩人相約到亭中吃酒、賞月,原本說好了,吝先生帶酒;嗇先生拿菜。然而,到了約定的時間,兩人都是空手而來。原來二人都想白吃對方。
既然來了,也不能回去呀。於是吝先生伸手做飲酒狀,「兄台,月光如水,水如酒,我先乾為敬。」嗇先生一想,人家酒都敬我了,我也的表示一下,於是用手一指池塘:「池中游魚魚是菜,請吝先生品嚐。」就這樣,一來一往,二位還吃得很開心。可是路人見了,覺得這兩人像夢遊一般,荒唐至極。
鄉里人認識這倆人的人調侃說:「他們吃的是吝嗇菜,喝的是吝嗇酒,活著是吝嗇人,死了是吝嗇鬼。」
後來「吝嗇鬼」就成了過份吝惜錢財人的專指。
杏林
這個詞的來歷,與漢朝建安年間的一位醫生有關。
這位神醫叫董奉。他與華佗和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他早年行醫,後來信奉道教。在民間流傳著關於他很多治病救人的故事。
一次,一位太守病的處於病危,僵死三天,他恰巧路過這裡,給他服下三粒藥,不一會兒,太守的身體就能動了,後來逐漸的痊癒了。還有一位縣令的女兒得了怪病,多方醫治無效,後來被董奉治好了,縣令就將女兒嫁給他。
董奉晚年隱居廬山,來求醫者皆不收任何錢財。只希望求醫者在山上栽五株杏樹。因為求醫者很多,長此以往,董奉隱居的山上就栽滿了杏樹。
當杏子成熟了的時候,他要麼把杏子分給災民或飢民;要不就貯藏起來等到賣了錢來賑濟災民。據說老虎都來幫著看杏林,以免杏子被一些心術不正的人偷吃。
他過世後,人們就修建了杏壇,以懷念他的恩德。
後來就用「杏林」來代表行醫的行業。其中也包含了百姓對這一行業人們的期望,都期望這個行業的人能像董奉那樣,既有高明的醫術,又有高尚的醫德。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