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對一個人的稱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號、姓氏等等,說起來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今天我們要討論姓氏是什麼?姓氏又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我們先說一個人的姓是怎麼來的。按照個人的經驗,我們大部分人的姓都是從爸爸那邊繼承來的。因此,像我們這樣的習慣又被稱為「從父姓」。那如果是這樣的話,爸爸是不是又姓爺爺的姓,爺爺姓曾祖父的姓,曾祖父又姓高祖父的姓……往下追查下去啊,是無窮無盡的。
但如果是這樣,那中國人的姓是不是只會減少,不會變多啊?因為現在的姓都可以往前推到古時候,但是古時候的家族,在天災戰亂中滅絕以後,姓就傳不下來了。
然而其實中國人「姓」的數量卻是不斷在增加的,而最主要一次大規模的增加,就是在距離今天2,200年前左右,大約是戰國時代到秦朝的時候。
介之推是春秋時代晉國的忠臣,又名介子推,作為不慕虛名,不計報酬的晉國國君晉文公的忠厚臣僚,留下了很多故事,被民間社會廣為傳頌。如「割股奉君」、 「功不言祿」、「功成身退」。傳說文公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國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為火禁日,禁止煙火,僅食寒食,並從此形成了中國古代一個著名的節日 「寒食節」。雖然寒食節的真正起源並非來自於此,但將紀念介子推作為寒食節起源的說法卻更為流行,甚至後來寒食節逐漸被清明節取代,許多人又把紀念介子推 作說成清明節的起源。
在中國遙遠的古代,一般平民相互之間稱呼是不使用姓的。因為整個國家可能只有兩、三個姓,很多人的姓都一樣,基本上也就不使用了。像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古代名人如:介之推、燭之武,他們既不是姓介,也不姓燭,介之推的意思是「介」這個地方一個叫「推」的人,所以他們留下來的只有名,以及居住地。
那是誰在使用姓呢?誰在用氏呢?為什麼我們現在會使用姓呢?
其實在古代貴族中,一般稱呼上只有女生用姓,男生則用氏。從現在的字上面看,姓也是「女生」兩個字合起來組成的。女生使用姓的原因,是因為古代貴族同姓不結婚,因此用以作為婚姻的區分。所以我們常常說「孟姜女哭倒長城」,其實孟姜女姓「姜」,「孟」指的是她在家裡的排行是第一個,是家裡的長女。
那什麼是「氏」呢?其實是貴族為了保存家族記憶的方式。在以前,因為貴族是大家庭,一個家族裡面可能又有三、四個分支,而為了區別他們彼此的差別,他們就會把他們這一支中,比較賢能的祖先的名字或是封地當作他們的「氏」。因此氏可能會變,但姓是不會變的。
在戰國時代以後,因為戰爭的動亂,整個中國的禮樂制度走入敗壞,這時姓氏的制度也跟著混亂,等到了秦朝以後,貴族間也沒有男子稱氏,女子稱姓的習慣,漸漸都把氏當成姓。平民也開始把自己故鄉的地名,拿來當作姓使用。因此,其實我們「現代姓」的出現,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把自己真正的姓給拋棄了。這也是為什麼研究「現代姓」的時候,會發現同姓卻有不同來源的原因。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