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震災後的三個變化

發表:2012-02-18 14: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這是我講《日本文化論》時讓日本學生回答的問題,起先誰都不主動,就像誰都不在日本住一樣。後來,我改了提問方式,讓大家先分組議論,然後分組回答,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加起來得出一個整體的結論就行。以下是大家分組的三個回答以及我的感想。

第一組:我們覺得在去年3月11日的大地震和大海嘯以後,尤其是福島核電站爆炸後,很多人比以前更關心社會問題了,因為我們從小就沒見過遊行,見過的都是電視新聞,而且百分之百都是日本之外的街道遊行。但這次大震災後,東京出現了多次反核的示威遊行,後來還出現了反對韓流的遊行,反對養老金政策的遊行,不管是反對什麼,這個遊行本身的出現就是一個明顯的變化。甚至可以說,沒有大震災,就沒有遊行!

第二組:大震災後的男女交往變多了,談戀愛的明顯增多,同居做愛幾乎是同步上升的狀態,光從我們周圍觀察,這個傾向就十分明顯。大概是因為怕孤單的緣故吧,還有對未來的不安,再有就是新聞媒體的報導都是負面的,類似餘震不斷,近期必有巨大地震襲來之類的報導層出不窮,弄得人心發慌。

第三組:我們覺得與其說大震災後的變化,還不如說日本露出了最脆弱的一面,因為大自然的殘酷超出了人類的想像,日本人必須信命才行,你既沒辦法跟大自然鬥,又無法逃脫,這是我們的宿命,只能認命,死了也認了的感覺。

聽過上述日本學生的發言,我跟大家說:「第三組的發言讓我想起村上春樹的小說,今天的手繪講義也說到這個,村上說他內心裏有一間空房,其實這個敘述就是一個無常的概念,面對世界的變,人是無法改變的,只能隨和只能接納,乃至於忍受。無常是村上春樹小說的最大題材!他的小說之所以受到歡迎,正是因為他把這個題材挖得很透,反襯出日本人的敬畏觀念,形成世界文學中的一道日本風景線」。



来源:日本新華僑報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