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明代清官梁材而建的廉軒,坐落於江蘇省南京市十里秦淮武定橋畔,緊鄰夫子廟核心景區。廉軒的照壁上嵌有大理石浮雕,圖文並茂地介紹了梁材的生平事跡。廉軒兩側的楹聯「國計三持堪大用,朝疏五上棟樑材」是對梁材一生的精闢總結和高度評價。
梁材(1470-1540年),字大用,明順天府大城縣人。他剛正不阿,勤廉從政,史稱「三掌國計砥節守公如一日」。在擔任朝廷要職期間,他除弊革新,使國家費用支出大減,國庫充裕,被譽為「勤敏有異政」。
明正德初年,梁材任嘉興知府,後調杭州按察使。長期以來,杭嘉賦稅重,各地田租標準參差不齊。地方豪強勾結吏胥裡甲,隱瞞田畝丁戶,農民賦稅越來越重。梁材到任後,在清查田畝數量與質量的基礎上,規定田租標準;將常例徭役、雜稅分出輕重,與田賦統一計算,並可折銀繳納。他的做法穩定了農業經濟和政府財政收入,被各地所效仿,這就是正德年間 「一條鞭法」 的由來。
梁材調任雲南、貴州、廣東布政使後,發現農民納糧繳物時,官吏差役總是在稱量上搞鬼,官府令行難禁。於是他宣布,官府收繳糧物一律由百姓本人稱量,吏差只在旁監督統計,違者開除查辦。辦法一出,百姓叫好。當年,朝廷考核天下布政使,梁材被列為廉官。
正德六年,梁材升任右副都御使,巡撫江西。兩個月後調入刑部任左侍郎,不久又任戶部代理尚書。這麼快就登列六卿,梁材更加盡心盡職。上任後,他奏表朝廷:「去年戶部財政收入只有130萬兩,而開支竟達240萬兩。經查弊端有五多:一宗藩多,二武職多,三冗食多,四冗費多,五拖欠多。臣請集中各部廷臣討論,拿出辦法。」明武宗大吃一驚,遂下令各部廷臣專門討論,拿出節約開支、堵塞漏洞辦法。在討論清量朝廷賞賜功臣貴戚的莊田時,梁材上奏說:「功臣貴戚的俸祿來自賞賜的土地,如今他們的俸祿已遠遠超過標準,仍不斷向朝廷提要求,百姓的耕地越來越少。請皇上禁止功臣貴戚再‘陳乞’土地。除原來‘特賜’土地外,清量他們的土地,只留存三分之一供祀用,其餘收回。」他的建議經採納,大大緩和了土地矛盾,國家支出費用大減。
梁材秉公辦事,得罪了許多權貴功臣,於兩任戶部尚書後解職。可接任的戶部尚書不久便被罷官,嘉靖皇帝認為還是梁材最為廉潔,又起用他三任戶部尚書,考察京官時特令梁材監督。朝中有些大案久拖不決,皇帝又命梁材兼任刑部尚書,使得迅速結案。嘉靖皇帝稱讚道:「尚書得如材者十二人,吾無憂天下矣!」 梁材的耿直性格為權臣們所不容,終被陷害彈劾挂冠而去。
梁材落職閑居在南京秦淮河武定橋之南。他不置房產,息交絕游,只是讀書,所以「門庭蕭然如寒士」。而廣信府檢校管景同時罷歸,卻是銀箱錦籠,大造樓房豪宅,結交地方官員,宴集不息,門庭若市。武定橋兩邊是店舖熱鬧之處,立橋頭南望梁尚書寒舍,北望管檢校雕樓,老百姓反稱:「梁檢校,管尚書。」梁材罷官後,國庫又漸漸入不敷出,邊防軍用、國家急事支用拮据,嘉靖皇帝常嘆息說:「梁材在,當不如此。」
来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