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關中用「海碗」吃飯的由來(組圖)

作者:賈雲峰 發表:2012-03-16 18: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老陝楞娃碗真大,麵條一盛箍到尖。一碗下肚撐的歡,老碗會上諞閑傳(嘮閑磕的意思)。」

今天,咱就來諞這大老碗。

陝西關中,有一種獨特的生活景觀和風俗習慣生生不息,就是無論鄉野或市井,人們飲食行為中喜歡並習慣使用瓷製的大碗,關中人習慣稱這種大碗叫「大老碗」、「老碗」,或「海碗」。

這個「老」字並不是代表了老碗的歷史多麼悠久,而是碗中「老大」的意思。除有一種親切感之外,一個「老」字也孕育了深刻的文化涵意。「海碗」就更海闊天空,有容乃大了,足見老秦人的氣度不凡,一切凡塵瑣事,愛恨情愁,皆可裝進這大海般廣闊的老碗中,噗啦啦,咕嚕嚕吞掉,淅瀝瀝,嘩啦啦就沒了。

關中這老碗在飯碗當中,絕對是碗家族中當之無愧的「大哥大」,大得就是南方人盛湯用的盆。據說,「碗盆難分開」便是陝西八大怪中的一怪。

陝西人吃飯無論是青壯年、老人、孩子還是婦女,一律都用老碗。用這樣的碗絕對省事,一次就能盛夠,不用再盛第二次。

 「老碗會」是一種純樸的交友會

關中農村自古有所謂「老碗會」,陝西人吃飯圖得就是個熱鬧勁兒,他們喜歡一起扎堆兒吃飯,人們把這叫做「老碗會」。

每到飯點,各家各戶的美食便盛在老碗中端了出來,自由聚會在向陽的地方。有時候,誰家的飯好吃,就會給別人家孩子,毫不吝惜地盛上一碗。比起那些關上大門,在自家裡偷偷地享受美食的人來說,陝西人則顯得豪爽和灑脫了幾分。

大老碗的來歷也有它的社會背景。關中農村,自古以農耕為主,皆是靠體力勞動來完成的。體力勞動是實打實的勞力付出,需要體力與汗水。另外,體力勞動需要鄉鄰的互相幫助,勞動也就培養了鄉親之間的友誼,這種現實背景中的各種關係,便構成了鄉人「老碗會」的文化景觀。

一碗能把肚填飽,老碗會上把話拉

 

在勞動中力大無窮者,自然碗大、飯量大,諞起來聲音也大、底氣足。當一群人三三兩兩地蹲在大門外,各個捧著自己的老碗,一邊晒著暖洋洋的太陽,一邊山南地北諞著閑傳。談天說地,說社會,說心裏想說的話,痛痛快快,無所顧忌,一切皆自然。過著如此悠閑而自在的生活,這是上天對三秦兒女的恩賜,骨子裡的豪爽勁兒,也表現在這一日三餐的容器中。

如今,生活好了,人們平時吃的零食和副食也多了,飯量也沒有以前那麼大,飯碗也越來越小。因此,陝西的老碗逐漸成為了歷史,回歸鄉間淳樸的老碗會也很少見了。

不過,現在老陝吃麵,也頗有當年「老碗會」的風範。穿過大街小巷,只要是老陝,中午飯時,肯定端著堆得「崗尖崗尖」的撈麵條的大老碗,埋頭苦幹,只聽見「吸吸溜溜、呼呼嚕嚕」的進食聲。這種旁若無人,汪洋恣肆的場面,用豪壯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吃多吃少見本事大小

這「大、重、厚、笨」的老碗表面,看去有點愣頭愣腦,但是,骨子裡卻透著一種樸實和憨厚勁兒,正像陝西人的秉性一樣。正宗的陝西大老碗,碗深而圓,其容量起碼有一般吃飯用的小碗七八個之多。

說起這逐漸享譽世界的「大老碗」,產地就是銅川耀州,也是陳爐獨有的傳統青花瓷,當地人叫做蘭花。

燒瓮瓮來燒壇壇,又燒碗碗又燒盆,盆盆大得能坐人,碗碗能盛幾桶水。在陳爐古鎮,我可算見識了名不虛傳的「蘭花大老碗」,當地朋友熱情地贈送了我一隻。

大老碗的碗底上都描一個草寫的「花」字,外邊大都會描一個蘭花或蘭草,這蘭花蘭草不貪富貴,不嫌黃土高原的乾旱與貧瘠,頑強地生長著。

陳爐女人手繪蘭花大老碗

 

上面繪製的寫意花鳥魚蟲簡練概括,無論是聊聊數筆的蘭花、苜蓿花,還是纏枝牡丹,或一尾小魚,在碗和盆碟上立即就鮮活起來,質樸的民間意趣中呈現著渾然大氣的品格。

寥寥數筆,簡簡單單,把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生存和精神全勾勒出來了。日子久了,真是看出它的美了。

在老碗上輕輕一叩,就發出清脆宛如磬玉般的動聽聲音。

端起來試試,倍兒沉。這樣的老碗,盛一碗麵,要不是從小拿這種碗吃飯,還真練不出來從容不迫的架勢,沒那體力啊!

當地講,能端著大老碗吃飯,就是能咥。都說人能咥飯(吃飯的意思),才能幹活。十來歲的娃要是能咥一老碗麵,爺爺看著會笑哈哈地說:能吃就能幹,長大是模範。

哈哈,這老陝有意思吧!民風多淳樸呀!

大碗竟是雷公偷土所造?

陳爐的陶工分為三種,專門做「大老碗」的,當地稱為「碗窯」。

據說,最大「耀州大老碗」的直徑有25厘米,能夠盛2.5升的水。不要害怕,現在家裡常用來盛面或者是待客用的碗,都要比這小很多。

來過陝西的人大都知道,無論是賣羊肉泡饃、水盆羊肉的飯館,還是農家場院,到了開飯的時候,用的都是這種小一些的大碗。

第二種是專門做大缸、盆、罐的,當地稱為「瓮窯」,燒制的主要是家裡用的大件。

還有一種是就是專門做茶壺、花瓶、尊缽等雜器的,也叫「黑窯」。在這三行裡,做「黑窯」的難度最大,技術要求也最高。

在陳爐,這三行互不相擾,各自傳世後代,也就是當地人所說的「三行不亂」。

是碗是盆還是缸?

 

言歸正傳,這碗有何來歷呢?第一個碗是這裡燒制的麼?

下面給大家講一下雷公燒出第一碗的故事。

傳說雷公當年燒碗總是不成形,最後得知是自己部落土原料的原因。為了燒造碗,他去偷過其他部落的坩子土,被人打得遍體鱗傷。但是雷公忍辱負重,最終成功地燒造出了第一碗。

後來,為了紀念雷公的功德,在窯場,「偷」和「賊」二字成了禁忌,而且還形成一條規矩,如果發現有人偷東西,不能當場捉賊,要等賊走出大門後再去追,否則就是對雷公的大不敬。

真假無從考證,但是想一下,陶瓷是易碎品,在窯場捉賊,情急之中難免打碎更多的瓷器,那樣損失就更加嚴重,得不償失。

回過來再看陳爐這些精美絕倫而古樸大氣的陶瓷工藝品,不得不讓人驚嘆陳爐古鎮的非同凡響。陳爐古鎮裡,幾乎人人都是制瓷的民間藝術家,家家都是制瓷世家。小小古鎮竟都藏龍臥虎,整個陝西的文化便可見一斑了。



来源:新浪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