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4月19日在其微博客中表示,超預期才是決定股市的趨勢性因素。
李迅雷表示,研究股市趨勢和股價波動的人實在太多,之所以沒有人的預言能夠百發百中,在於影響股價的因素實在太多。因此,投資者其實不必對所謂投資分析的權威人士言聽計從。
李迅雷認為,最近有不少經濟學家或職業投資者看空市場,理由是經濟下行,上市公司盈利下降。但這看似無可爭辯的下跌理由,卻經不起推敲。「經濟下行的預期早在去年第一季度就有了,到了第三季度基本成為市場共識,而經濟下行必然帶來上市公司盈利下降,這些都在預期之內,且由此導致了去年中國股市成為全球下跌幅度最大的市場之一。」李迅雷說:「當然,市場低迷至今的估值水平,是否已經充分反映了市場預期,是永遠扯不清的話題;但把已知事件作為判斷市場下一步走勢的主要依據,則無論如何是講不通的,就連大學教科書裡都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經濟發展趨勢會滯後股市約6-18個月。因此,把經濟好壞作為判斷股市走勢的依據,那就是本末倒置,經濟成為股市的晴雨表了。」
李迅雷表示,若把股指與GDP增速之間作相關性分析,發現彼此的關聯度不大,原因在於股市只有20多年歷史,經歷了擴容、全流通、制度變化等初創階段,投資理念回歸理性需要有一個漫長過程,決定股市走勢的主要是估值回歸的進度,而經濟走勢對股市起落的影響不大。故過去10年名義GDP創造從9萬多億變成了47萬億,整整5倍的擴張,而股市卻沒有同等幅度上漲,市盈率卻反而從2001年時的50多倍變成了如今的10多倍,整整縮小了5倍,可見,20多年的股市一直在磕磕碰碰中尋求合理的估值架構,但至今仍未完成。
李迅雷說,若把股指與經濟政策做相關性分析,則相關性較高。「如1996年5月的首次減息,標誌著貨幣政策的放鬆,引發一輪大牛市;又如,1999年美國網路股的崛起,也使得中國在經濟政策上鼓勵‘新經濟’發展,股市創下2245點新高;再如,2008年末為應對次貸危機,推出4萬億投資計畫,也讓股市出現強勁反彈。」李迅雷舉例說:「股市對政策的相關性和敏感性高,說明政策是影響股市‘超預期’因素,因為有關政策出臺的時間、舉措和強度,都是很難預料。如05年末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誰能預料最終的方案是什麼?因為從01年開始提出的各種方案都導致了股市下跌。」
李迅雷認為,超預期因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內部因素,如中國經濟增速超預期,上市公司盈利超預期,或投資者行為超預期;另一種是外部因素,如貨幣政策、國際經濟局勢、地緣政治等超預期的變化。正是因為這些都屬於超預期的因素,所以難以預測。反過來看,如果這些因素容易預測,則要麼它們已經提前反映在股價變化上了,要麼股市就沒人玩了。
「當然,對歷史現象的歸納並從中尋找出規律,已經成為主流的預測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要預測超預期事件發生的概率,於是就有了經濟週期理論和股市的波浪理論。若從這個角度看,經濟回落對股市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CPI回落、融資需求減少、市場利率回落、房價下跌、實物類金融資產去泡沫、貨幣政策預期放鬆,等等,這或許表明投資股市佳機的臨近,但如果經濟下行超預期,政策延緩出臺,則市場下跌就會進一步延續下去,而這一邏輯的演繹過程,與‘經濟回落股市將繼續下跌’的邏輯相比,應該更符合《投資學》教科書的相關原理。」李迅雷說。
来源:東方財富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