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靠風力驅動的大球排雷,這個排雷新點子是生活在荷蘭的阿富汗設計師哈桑尼想出來的。哈桑尼打算把這一新的排雷方法在阿富汗使用。
哈桑尼(Massoud Hassani)發明的這種排雷裝置從遠處看就像一團團巨大的蒲公英。這種排雷裝置的中央是個小球,與其相連的是170根竹子,竹子的尾端都被固定一個塑料碟子。這項發明在今年的倫敦設計大賽上獲得了大獎。與哈桑尼的發明同享殊榮的還有奧運會聖火火炬和英國凱特王妃大婚時穿的婚紗。不過區別在於,哈桑尼的發明獲獎不在於美感,而在於其實用性。
這個新發明的排雷裝置被稱作「Mine Kafon」,人們將其放置在雷區,這些巨大的「蒲公英」在風力的驅動下在雷區滾動。哈桑尼在發明時的設想是,由於「蒲公英」自身達到一定的重量,所以可以在觸到地雷的時候引爆地雷。「蒲公英」中央的小球裡安裝了定位儀裝置,排雷人員可以隨時確定」蒲公英」所處的位置,測量記錄雷區的面積。
發明來自童年時的玩具車
測試現場
13年前哈桑尼來到荷蘭埃因霍芬學習設計。童年的時候哈桑尼就開始自己動手做玩具。「小時候我們總做一些裝了輪子的玩具。我們住的地方附近有很多雷區。有幾次我們做的小車跑得太快,跑到雷區去了。後來我就有了這樣的想法,做一些更大更重的'玩具',可以用來排雷。」哈桑尼的畢業設計靈感就來自於童年的玩具車。
哈桑尼說,他所經歷的阿富汗戰爭對他來說就像是一場電影,戰爭對他「不是一場威脅,而更像是一個遊樂場」。在來到歐洲前他幻想著歐洲是一個人們享受閑適生活的社會,但來了之後才認識到,歐洲的生活也不是那麼容易,戰爭也是殘酷的。
1994年以來聯合國和其它一些組織先後投入了6億多美元用於全球的排雷工作。儘管如此,阿富汗境內每年因誤踩地雷而受傷的人數超過3000人。哈桑尼希望他的排雷發明能夠盡早在實踐中投入使用。「我現在和兩家公司合作,改善這項發明的實踐操作性。這之後我們會帶著這項發明去阿富汗,並且在那裡尋找一片雷區實驗排雷。不過也有其它一些國家,例如安哥拉也有雷區。」
和專業排雷人員「搶飯碗」?
哈桑尼
荷蘭人工排雷組織負責人範德斯里克(Henk van der Slik)並不看好哈桑尼的發明。範德斯里克認為,專業人員利用金屬探測器和專業排雷犬的排雷工作不會被哈桑尼的發明替代。他認為,哈薩尼發明的「蒲公英」在引爆一次或者多次之後可能無法繼續保持功能穩定。
另外地雷爆炸之後,碎片可能會分散在多處。這些碎片可能又會被當成地雷,也以此加大了人工排雷的難度。範德斯里克說,只有一個地區98%的面積都證明安全了之後才能摘掉雷區的「帽子」。
範德斯里克認為哈桑尼的「蒲公英」作用僅在於確定雷區的位置。換句話說,也就是「蒲公英」在滾動的過程中如果引爆了地雷,這說明這片地區是危險區,禁止入內。
哈桑尼並沒有因為專業人士的質疑聲而感到灰心。他還在繼續改進他的發明。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同荷蘭國防部合作開展測試。同時他也著手一些簡單的項目:「我的同事中很多人更願意參與一些大項目,對我而言重要的在於改善人們的日常生活。為此我會利用高科技,但也不僅侷限於此。目前我在做的事是寫一本介紹阿富汗飲食的菜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