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的劉女士(化名)去年5月份左眼玻璃體出血,住院治療了1個多月,出院後的她仍然感覺眼睛不舒服,再次來到醫院檢查。這一次,劉女士依舊被門診醫生診斷為左眼玻璃體出血。可是,劉女士的眼疾非但沒有好轉的跡象,反而痛感增加,視力也越來越模糊了。不敢麻痺大意的她重新請專家診治,檢查發現為「視網膜脫落」,需要通過手術治療。年過花甲的劉女士不僅身心飽受病痛折磨,還要承擔高昂的手術費用,她致電金陵晚報法援熱線投訴醫生誤診,「醫生只是參考我之前的病歷,都沒有用手電筒照照我的眼睛」才導致她的眼疾惡化。
醫生診斷結果「同上」
去年5月份,劉女士左眼玻璃體出血,在一家醫院住院治療了1個多月後,出院回到家中。可是,回到家中的劉女士依舊感覺眼睛不舒服,「總感覺眼睛視力模糊。」劉女士告訴金陵晚報記者,發現這些症狀後,6月30日,她又帶著病歷來到醫院檢查,果不其然,醫生診斷為左眼玻璃體出血,開藥、治療。吃了十多天的藥,病情不見好轉。7月17號,她再次來到醫院檢查,此時,換了一位門診醫生,劉女士向醫生出具了自己的病歷,並敘述了大概的病情,醫生在病歷上僅僅寫了「同上」兩個字,再一次診斷為左眼玻璃體出血,並告訴她,效果不會「立竿見影」,需要再吃一段時間的藥。儘管半信半疑,劉女士還是聽從醫生的意見,回到了家中。
8月5日,劉女士已經服用了一個療程的藥物,可是眼疾給她帶來的疼痛感反而加深了,這一天,她又一次來到醫院門診。接待的又是一名「新」醫生,劉女士稱,跟上一次一樣,她遞交了自己的病歷,並稱左眼一直不舒服。可讓劉女士失望的是,這位醫生只是開口詢問自己的病情,並未使用任何儀器檢查。與之前就醫經歷一樣,該醫生再次在病歷上標注了「同上」,並讓其繼續「鞏固治療」。
8月14日,劉女士左眼疼痛難忍,並伴有眼前冒金光的症狀,在家人的陪同下,她再一次來到醫院檢查,儘管門診醫生對病情的診斷依舊「同上」,但劉女士和她的家人「不再相信這樣的診斷了」。最終,經過B超檢查,劉女士左眼「視網膜脫落」。
為治療,六旬老人趴著睡了3個月
「原來是左眼視網膜脫落了,怪不得這麼難受。」劉女士稱,看到這樣的檢查結果,家人除了氣憤,更多的是在張羅治療方法。劉女士形容接下來的治療為「夢魘」,因為醫生稱其視網膜脫落已有1個多月,不僅要進行多次手術,還需增加「打油」、「取油」的治療環節,「打油」就是用硅油填充眼睛。經過大半年的治療,目前劉女士的眼疾已得到控制,只需再進行一次手術,植入晶體,便能痊癒。
但每當回憶此次治療過程,劉女士就氣不打一處來,她稱,那些增加的環節,讓她多痛苦了3個月。「打油」期間,她都必須配合趴著睡覺,「整整3個月啊,我都趴著睡!」劉女士無奈地說:「我諮詢過了,醫生說,我左眼視網膜脫落至少拖延了1個多月,要是可以早點發現,我就不需要‘打油’。」劉女士回想,之前的1個多月時間,自己前後看過4名醫生,每個醫生都是僅僅依照以往的病歷,就診斷了病情,沒有一位醫生查看過自己的眼睛。劉女士不禁產生了疑問:「醫生究竟是看病呢,還是看病歷呢?」因此,她致電金陵晚報法援熱線,投訴醫生的「不稱職」,懷疑是醫生的疏忽,延誤了自己的病情,自己才會受這份「罪」。
承認醫生責任心缺乏,但並不存在誤診
得知劉女士的經歷,金陵晚報記者陪同她再次來到該醫院,關於劉女士反映醫生看病僅靠病歷的做法,眼科主任解釋:「醫生結合病史以及臨床診斷治療,是沒有問題的。」並且表示,當確診劉女士左眼視網膜脫落後,醫院制定了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案,從目前患者恢復狀況看,手術的成功率很高。並且,視網膜脫落觀察期一般為3個月,在該允許時間範圍內進行治療,均不是誤診,綜上所述,不存在誤診一說。
劉女士質疑「左眼視網膜脫落至少拖延了1個多月」,該主任解釋,非外傷性視網膜裂孔伴自發性玻璃體出血的患者,臨床並不少見,但往往由於玻璃體出血,就診時無法窺清眼底。
為何4位醫生僅僅依靠病歷,就對病情下診斷呢?這位主任稱目前最關心的是患者治療一事,承認有些醫生缺失強烈的責任心,會對這些醫生進行批評教育。
最終,在金陵晚報記者的協調下,醫院與劉女士達成一致協議,劉女士稱對解決結果滿意。
律師:建議雙方協商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林晨律師認為:劉女士雖然在該醫院曾經住院治療過,且再次求醫也在同一醫院,但該醫院僅憑原來住院病歷在沒有進行任何檢查的情況下就診斷劉女士是同一原因引起不適,顯得有些武斷。並因此耽誤了劉女士的治療時間,給劉女士的身體帶來了痛苦。建議醫患雙方可以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友好協商,妥善處理劉女士的後期治療問題,如果雙方協議不成,劉女士也可以通過提起訴訟的方式申請醫療事故鑑定以確定醫院在就診過程中的責任,並以此來申請醫院進行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