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跡象表明,中共高層正在避暑勝地北戴河開會,為即將到來的十八大做準備。此類聲音,再次將籠罩著政治迷霧的「夏都」——北戴河拉入了公眾的視線。作為中國政治的晴雨表,北戴河不管是作為中共暑期辦公地,還是作為避暑療養勝地,期間發生的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政治事件,足以讓其政治迷霧更加玄機重重。
美國《紐約時報》23日報導稱,中共高層元老正在北戴河海濱進行「宮廷密謀」。報導同時援引當地李姓居民的話說,中共各派系之間的爭鬥將在北戴河得出一些結論,重大決策將在北戴河做出,北京不過是大家舉手的地方。
此段內容的真實性尚待進一步考證,不過從「宮廷密謀」及「重大決策將在北戴河做出」的表態不難看出,北戴河從避暑旅遊勝地到臨時政治中心的身份變化,已經被很多人所熟知。2003年7月,人民網的一則「中共中央決定撤銷北戴河臨時辦公地」的消息從理論層面撇清了北戴河附帶著的政治意味,也就是說,北戴河臨時政治中心的身份被剝離,重新回歸到旅遊勝地的「原位」中。
然經過50個年頭的積澱,北戴河的政治迷霧誠難憑藉中央一聲令下就徹底撥雲見日。在公眾意識裡,尾隨北戴河之後的稱謂便是風雲地、是非地、風波地、機變地以及離別地、凡此種種,都意圖將北戴河的歷史成分凌駕於現實身份之上。畢竟,作為旅遊勝地,中國不缺北戴河。而作為負載著中國50年起伏變化的臨時政治中心,北戴河則是無可取代的。
歷史沒有如果,如同北戴河見證的中國歷史那般,已定格在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帷幕上。1953年,中共中央決定暑期在北戴河辦公。由於北戴河接待的對象主要為中央領導、勞模、中外專家和駐華使節等,所以在老百姓眼中,北戴河自然而然成了神秘的「聖地」。雖然「北戴河會議」向外界傳遞的是「休假」,然對於中共領導人來說,所謂的休假,不過是藉此機會對種種問題進行溝通、研討並交換意見,統一思想,並將最後達成的成熟意見拿到中央全會上討論。
梳理一番,不難發現,歷屆中共領導人都與北戴河有著牽扯不斷的「故事」。
然作為臨時政治中心,北戴河很難避讓開玄機重重的政治迷霧。毛澤東在北戴河會議重提階級鬥爭以搶佔政治主動權、「用小說反黨」罪名整治習仲勛等亂扣帽子事件以及抓小辮子等,無一例外都發生在北戴河。就此,有黨建專家表示,北戴河夏季辦公制度的本質,其實是非制度化的政治機制。2003年北戴河辦公制度的取消,被視為中國邁向政治民主的新一步。
7月11日,《理論與改革》雜誌援引美國學者卡爾•科恩(CarlCohen)著作《論民主》闡述了北戴河辦公制度的取消對於中國政治民主化的意義所在。文中說道,「民主的廣度是由社會成員是否普遍參與來確定的,而民主的深度則是由參與者參與時是否充分,是由參與的性質來決定的。」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北戴河「宮廷密謀」制度的取消,意味著政治走向公開化,公民亦能實現自主的政治參與。而事實上,政治民主化的實現,遠非北戴河「一己之力」所能承受得起。
將視角拉回到今時今日的中國,北戴河暑期辦公制度的前世今生已經被封存在了歷史的檔案室裡。然作為一個符號,它的退出卻成了中國政治民主步步前進的信號。半個世紀前的北戴河,非制度化的政治形態、不健全的政治制度以及人治的傳統留給中國的「傷疤」至今尚未痊癒。而今,面對政治制度化、公開化、法制化的迫切需求,北戴河負載著的重重玄機眾說紛紜,然一個基本的事實已經明晰,那便是——中國需要撥開重重政治迷霧,在政治民主的道路上踩下一個個堅實的腳印。
来源:紐約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