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中國製造出更多廉價勞動力的人該閉嘴了,中國不僅存在隱性失業,未來顯性失業率還有可能繼續上升。
根據官方公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經濟風險主要集中在就業數量下降,與大企業債務風險。
雖然中小企業仍然處於臨界點以下,但處於上升的過程當中。7月中型企業PMI為50.2%,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均高於臨界點;小型企業PMI為48.1%,比上月回升0.9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下,中小企業景氣度有微弱反彈,這與匯丰採購經理人指數一致,中小企業情況可能已經到達谷底。8月1號公布反映中小企業狀況的匯豐中國製造業經理人指數,7月終值為49.3,創下21個月以來最大環比升幅,但就業數據創下40個月來最大跌幅。不要希望中小企業容納更多的就業率,這要等到服務業發展成為主流的時候。
經濟不景氣蔓延到大企業,大型企業PMI為50.3%,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令人擔憂的是,大型企業景氣下降,利潤下降,現金流出現問題,以往與大企業綁定的銀行貸款風險也就上升,未來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大企業與銀行之間的債務糾結。
企業在過寒冬,並且還將繼續過寒冬。原因是外需下降、內需不振。
調查結果顯示,反映製造業外貿情況的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6%,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低於臨界點,為2011年12月以來的最低點;進口指數為45.0%,比上月下降1.5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下,表明本月製造業來自國外的產品訂貨量和原材料進口量繼續減少。全球經濟下行趨勢不會改變,外需黃金時代結束,內需無法填補外需的空白,房地產是不能放鬆的警戒線,而汽車消費總體處於下降過程中。兩大消費不振抑制了內需的空間,中國暫無取代大宗消費可取代房產、汽車兩大消費。
就業情況將有所下降,從業人員指數為49.5%,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下,製造業企業用工量繼續減少。從行業情況看,鐵路船舶航空航天運輸設備製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菸草製品業等行業從業人員指數高於臨界點,勞動力需求增長;汽車製造業、紡織業、金屬製品業、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製品業等行業從業人員指數低於臨界點,勞動力需求減少。
相同的產值,國外大型石油企業人員僅20幾萬,我國100多萬,未來大型企業只可能減員增效,不可能再擔負起全員就業重任,計畫經濟時代靠國企、集體企業隱性失業提高就業率的辦法,行不通。不管國企、民企,就業都是市場行為,而不是行政調控行為。
應對成本上升,市場主動應對。去年七月,富士康首席執行官郭台銘宣布,將在三年內在裝配線上添加一百萬件工業機器人——富士康的選擇是個標誌,當富士康遷移到中國的中西部,說明東部地區的綜合成本已經無法讓全球效率最高的代工企業獲得生存機會;當富士康給員工加薪、而後決定用機器取代人,說明哪怕在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大規模使用人工都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
富士康並不是惟一。根據法蘭克福的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給出的數據,富士康並不是在機器人上押注的唯一中國製造商,中國商人於2011年購買先進工業機器人的數量躍升了50%,達到22600件。筆者到柳州,看到在流水線上機器人嫻熟地運作。當地企業家告知,略有規模的企業、一旦訂單穩定之後,首要考慮的方案之一就是購買機器人。
與此同時,義烏出現新變化,從全球小商品集散地轉變為半成品集散地。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海外客商齊聚中國商品城採購半成品,以東南亞國家、金磚國家等發展中國家的客商最為明顯。義烏玩具協會有關負責人認為,義烏已成為全球小商品半成品出口的集散中心,這說明,中國製造的廉價優勢逐漸消失,正如二十年前中國成為出口大國,現在,終端工廠正在流向更廉價的地區。
人工成本與失業,可以船舶市場為例,船價與成本費用倒掛的矛盾十分突出:今年1到5月,船舶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5.3%,但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7.2%,產品銷售利潤率僅為4.77%,同比下降30.7%。
解決經濟困境,政策呼之欲出。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把穩增長放在重要位置,同時重申調結構。回到廉價製造業時代,絕不是中國的出路,現在不是,未來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