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顯示的是生活在人類皮膚上的細菌(藍色和綠色的)
人類胃裡的幽門螺桿菌。它們能導致胃炎,也是最常見的胃潰瘍的起因。並且可能引起,或與其他因素共同引起胃癌,其存在還會增加胃部腫瘤的危險
腸道內的大腸桿菌,它們可以引起大腸桿菌性腹瀉
肺炎鏈球菌。它是革蘭氏陽性菌,這種橢圓形的細菌是引起肺炎的原因之一
肺炎鏈球菌。它是革蘭氏陽性菌,這種橢圓形的細菌是引起肺炎的原因之一
一些球菌正「棲息」在一個多孔的表面
游動的細菌像不像一列正在外太空航行的星際艦隊?
糞腸球菌。這種細菌是所謂的超級細菌中的一種,在病人體內會產生耐藥性
看電影《生化危機》、《異形》時,我們心中難免會對細菌病毒之類的東西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畏懼。強大如人類,竟也會有那麼一天,被那些外來的微小生物或者病毒控制了身體?!
2012年6月13日在《自然》上發表的兩篇論文中提到,有研究顯示,人體內外其實一直生活著多達1萬種以上的不同微生物物種。科學家認為,這個資料庫可以改變醫生對感染等問題的看法,從「某類細菌致病」的觀點,轉變為「某種因素改變了人體健康微生物生態」。
一些疾病被認為和微生物有聯繫,比如克羅恩病和肥胖症等。而某些特殊的細菌甚至能對人腦產生作用,進而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其實,我們一直在細菌的「控制」之下。
腸道細菌 可能「控制」著我們的食慾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細菌專家羅布·科尼特發現,腸道細菌能夠「控制」我們的食慾。它們會決定我們吃多吃少,甚至會讓我們產生強烈進食零食的願望。
肥胖人士的腸道內,擁有與其他人不同的細菌。他們擁有的這些細菌消耗了更多能量,可能還會促使它們的「主人」也做相同的事情。科尼特說:「他們在從食品中提取能量方面並沒有什麼提高。他們只是明顯更餓。你體內的微生物細胞其實比腦細胞還要多。當你在餐館點菜時,它們可能會‘控制’你,令你產生更強的食慾。對肥胖人士進行觀察,發現他們腸道包含的菌類的數量的確與其他人有所不同。」
一個在小鼠身上的實驗顯示,居住在腸道裡的細菌或許可以對大腦也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個體的心情和行為。愛爾蘭科克大學的哈維爾·布拉沃帶領的研究小組以齧齒類老鼠作為研究對象,他們將老鼠分為兩組,一組餵食帶有鼠李糖乳桿菌的特製肉湯,這種腸道細菌經常被用於酸奶及其他乳製品之中;另一組則餵食正常食物。隨後研究小組對這些小鼠進行了一系列測試,以衡量這些齧齒動物的情緒狀態,發現餵有細菌的齧齒動物竟會表現得更加鎮定。
腸道細菌能影響動物心情的這個想法看上去的確有點荒誕,以上這些實驗也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完善。但人們仍然會不自禁地問:這種可能對人體是否也適用呢?目前已有少許研究暗示了其中的可行性。例如,細菌治療似乎能夠緩解類似腸易激綜合征的精神疾病症狀。
弓形蟲 或導致人們有「自殺」傾向
《普通精神病學文獻》今年7月2日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中稱,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發現,女性感染了剛地弓形蟲會增加自殺機率。這種寄生蟲是一種單細胞的原蟲,能通過接觸貓糞、食用生肉或不乾淨蔬菜傳播。共有超過4.5萬名丹麥女性參與了該項調查。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副教授波斯特蘭奇說,雖然還不敢斷言女性自殺就是弓形蟲導致的,但正如預測結果所示,弓形蟲感染與自殺的關係值得深入研究。正是由於自殺已成為當今社會一種特別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科學家更希望通過這類研究找到制止自殺的方法並挽救生命。
研究發現感染弓形蟲的女性自殺機率是普通女性的1.5倍,自殺機率還似乎隨著弓形蟲抗體水平上升而增高。當然該研究也存在一定侷限性,如不能確定自殺行為的緣由。而且弓形蟲感染很可能並不是偶然的,精神紊亂的人感染弓形蟲的可能性更高。
很多貓體內帶有弓形蟲,貓的排泄物是弓形蟲傳播的一大途徑。所有恆溫動物攝入弓形蟲卵囊都有可能感染上弓形蟲,弓形蟲以其包囊結構避過免疫系統的反應,能輕易地蔓延到宿主的大腦和肌肉。清理貓窩、食用不乾淨蔬菜、飲用受感染的水或吃了帶有卵囊的生肉,都將導致人們被感染。處理生肉後不清洗刀具直接再使用也將導致感染。孕婦還會把寄生蟲直接遺傳給胎兒。
2003年史丹利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便發現弓形蟲和精神分裂症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特別是高度感染的女性更可能產生精神分裂症。通過對受弓形蟲感染而出現不正常行為的老鼠進行實驗,還發現,使用殺死寄生蟲的藥物竟能使一些受感染老鼠恢復正常行為,這就確認了心理障礙和弓形蟲的確存在關聯。顯然寄生蟲確實會讓人們更加神經過敏。
當然弓形蟲很多時候只會潛伏於腦細胞和肌肉細胞中,常常不引發任何症狀。在對全球公共衛生問題的研究中,已發現弓形蟲感染成為普遍問題,全球幾乎有1/3的人都感染了弓形蟲,只是人們並不自知。
特殊細菌 有助治療抑鬱症
最近又有報導稱,有科學家在智利北復活島上神秘的摩埃石像附近泥土裡發現了一種細菌,能有助於治療腦退化和憂鬱症。
研究人員將此細菌製成藥物雷帕黴素後,給實驗老鼠服用,意外發現這些幼鼠的學習能力、記憶力均倍增。主導此研究的教授高爾文說:「這種藥可扭轉年齡增長導致腦力自然下降的情況。」
英國研究者還發現,牛糞中一種名叫母牛分支桿菌的細菌也有助於治療抑鬱症。攝入滅活的母牛分支桿菌可以強化人的免疫系統。研究指出,服下這種細菌製作的藥物的老鼠,體內會出現較多有「快樂因子」之稱的血清素以及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這些物質明顯能減輕老鼠的焦慮和憂慮狀況。
我們=10%人+90%細菌
人的身體就是一個細菌的樂園。一個成年人體內的細菌總重量大約有1.5公斤。一般認為,這些細菌的總個數至少是人體總細胞數的10倍。在小腸裡還算地廣「菌」稀,每毫升只有一千個左右;到了大腸,就發生了「菌數爆炸」,一毫升內細菌達到了上千億。可以這麼說,細菌的數量佔到了人體所有活細胞(既包括組成人體本身的所有活細胞,也包括生活在人體中的所有微生物)的90%———我們只有10%是「人」,其餘部分都由「微生物」構成。
這些細菌絕大多數能與人類和平共處。許多種類的細菌都能發現於人體皮膚上,特別與汗腺和毛囊相關的部位。它們通常不會引起任何問題,除了有些可能會導致粉刺。比如能引起我們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一直生活在我們的皮膚上,卻不一定對我們有任何影響;大腸桿菌也一直在我們的腸道裡活潑地上下游動,也不一定會致病。細菌一般穿透了皮膚才會引起疾病,例如通過傷口。那些不安分的、破壞了「生態環境」的細菌,才被稱為「致病細菌」。還有一些會代謝生成小分子有機酸、多肽以及維生素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能抑制「致病細菌」氾濫的細菌,人類甚至授予它們光榮稱號———「益生菌」。
科學家甚至說,這些細菌生活在我們體內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它們,我們就活不了多久」。這些細菌和人類絕大多數都是共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