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資料圖片/看中國配圖)
我老家多年前曾經流傳著一個真實的「笑話」。「文革」期間,學校要搞憶苦思甜活動,讓學生們去問家長,舊社會怎樣苦。一少年問他奶奶最苦的日子咋過的?不料老人話沒出口就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娃啊,咱家吃食堂最苦。少年說,老師只叫講舊社會,你說的不算數。這事傳出去後,人們都當笑料了。其實誰都知道那一家「吃食堂」時餓死三口人,不過剛過幾年,本該記憶猶新的苦難經歷,人們已經淡忘。「吃食堂」還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哪個孩子挑食了漏嘴了不珍惜糧食了,往往會遭到訓斥:「叫你吃一回食堂,看你這不吃那不吃,餓死你!」要麼就是:「你這個樣兒啊,只可再過一回六○年!」
當我弄清那個「憶苦思甜」的故事大致背景時,正是少年,我頗為困惑,「食堂」是吃飯的地方,我還記得公社門口的食堂裡總是飄著誘人的香味,「吃食堂」怎麼還會餓死人?
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袋裡揮之不去。後來記不清是讀書看報紙還是聽老師講課,終於知道了有個詞叫「三年自然災害」,原來餓死人是因為自然災害。我聽母親講過民國時期三年大旱加上瘟疫流行的事,這麼一聯繫,頭腦裡就產生了一個印象,「吃食堂」時中國遭遇了三年大旱。我還聽村裡人說,當時蘇聯落井下石「卡我們脖子」,中國為了爭口氣,不得不拿糧食還債。前些年我給學生講課時,才發現這大概是比較正式的說法,課文中就有這句話。還有一篇《第一場雪》,教參中交代背景也說,這篇文章寫於「三年自然災害」剛剛結束之後,我當時很疑心,難道1962年的第一場雪緩解了旱情?
隨著年齡的增長,聽的多了,想的也多了,腦袋裡積累的很多細節不知不覺地往一堆湊,就好像電腦裡某種程序自動識別而生成什麼新東西一樣,我慢慢地發現,以往的「答案」很模糊,很不準確。三四十年來,我聽過很多人講「吃食堂」,卻不記得誰說過那三年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自然災害」,是暴雨連天,還是旱魃肆虐?我曾經零碎地記錄了母親關於「吃食堂」生活的回憶,仔細查閱,也沒有找到關於任何「自然災害」的描述。我母親是鄉村婦女,她的敘述和我的記錄都是在改革開放後的20年內私下進行的,不需要隱瞞或者忌諱什麼。母親說,1958年糧食豐收,因為「放衛星」,繳公糧過多,留下的太少,而且能幹的勞動力都大煉鋼鐵或者興修水壩去了,剩下老弱病殘收莊稼,那年村裡的紅薯都沒來得及刨,凍壞在地裡了,接著地沒犁好就種麥子,第二年的收成當然不會好。我對「三年自然災害」一說愈發懷疑,其實官方也一再含糊其辭,不曾明確指出當時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自然災害」,所謂的「自然災害」不過是一個託辭一個藉口。
我也曾設想過,就算當時發生了什麼「自然災害」,恐怕也與人為活動有關。1958年大煉鋼鐵,全國各地林立的煉鋼小高爐下通紅的烈焰燒燬了多少林木,烤乾了多少土地,製造了多少污濁空氣,難道不會對自然產生惡劣影響?我疑心,幾十年來的水土流失現象不斷加重就起源於此。
跨世紀之際,我偶然在地攤上看到一種學術性質的雜誌《方法》,就買了幾本,至今還保存著。在該雜誌1998年第10期上有一篇金輝寫的《風調雨順的三年———1959-1961年氣象水文考》,文章分析了當時氣象部門的一些數據,得出結論認為,1959-1961年的自然氣候條件相對前後幾年的情況,並不惡劣,「三年自然災害」事實上並不存在。我還收藏了本地幾個縣的縣誌,在那三年間都沒有諸如「暴雨」、「乾旱」之類的記錄,只有一串串乾巴巴的並不精確的數字告訴後人當時餓死很多人,令人心悸。
雖然也有人否認當年餓死人的事實,但底氣很不足,最近一個就為此公開道歉了。悲慘的歷史在被淡忘,但事實終究是事實。然而,那三年裡,中國到底多少人餓死卻還是一本糊塗賬。我的文檔里特意摘錄了《看天下》雜誌2005年第10期中的一點內容:
「1985年《中國統計年鑑》顯示,1960年比1959年全國人口減少1000萬。西安交大蔣振華在1986年、1987年,與李南共同研究、推算認為三年大飢荒,中國非正常死亡人口大約1700萬。1993年,上海大學金輝推算,三年災難中國農村非正常死亡人口可能達3471萬。1994年呂廷煜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紀實》,稱三年災難非正常死亡和減少出生人口約4000萬。2005年,上海交通大學曹樹基計算,三年大飢荒中國非正常死亡人口3250萬。2005年9月,中國民政局官員說:‘三年自然災害’的數字‘我們不掌握’。」
曾經有人公開稱:「三年自然災害的死亡人口數據社會上有很多爭議,就是各個部門統計的數據也有差異。國家統計局統計的是1000多萬人;有些專家統計的數據是1850萬;還有一位美國人口學專家統計的數字是2000萬。等等。我們採取的是國家統計局的,這是最權威的部門。」(《中國新聞週刊》2011年第三期)
「最權威的部門」統計的數據是否權威呢?這個數字該不該搞清楚呢?可現在還能搞清楚嗎?連千萬位都搞不明白,更別說精確到個位數了。我曾經在村裡做過調查,連那些死者的後人都不知道自家當時餓死幾人。一些老人至今對「運動」還心有餘悸,把當年的不幸看做「國家機密」而不願涉及。1000多萬還是4000萬左右,怕是永遠都沒有結論了,總之那些人都是非正常死亡的。如果歸咎於自然災害,似乎就無須有誰為此負責。但發生了「三年自然災害」嗎?如果當時的「自然災害」程度並不比其他年份更嚴重,卻有那麼多人餓死,有關方面鍾情「三年自然災害」這句話顯然是在掩蓋實質問題,企圖推卸責任逃避罪責。為什麼「不掌握」相關數字?閃爍其詞而已,也許是不能,也許是不願意。官方「不掌握」,學者意見又不一致,就只能任由大家猜測了。普通老百姓那裡,很多親歷者已經去世,另一些也老了,記憶在衰退,還有一些人絲毫都沒有回憶苦難的興致,整個社會對「吃食堂」的記憶越來越模糊,好像也沒幾個人在意那回事了。我現在就很少再聽誰說「吃食堂」「六○年」了,倒是聽有人說「五八年餓死人」的。這有點像一句俗語說的,好了傷疤忘了疼。
如果需要有人負責,我想,無論誰想代為遮掩,只能是「將錯就錯」的欲蓋彌彰。歷史總要說出真相,只是要換個時間換個表達方式。然而,一再被刻意模糊乃至扭曲的歷史正在被人淡忘忽略甚至遺忘,數千萬的人難道就這樣白白死去?他們的在天之靈如何安息?如果不能記下真實的歷史細節,不能坦誠面對那數以千萬計的餓殍,不能對如此眾多的死者表示深切沉痛的懷念,又怎能避免如此人間慘劇的重演?
原題目:中國三年大飢荒馬長軍:誰還記得「吃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