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速正逐步放緩,但與此同時似乎並未出現「硬著陸」。過去十年快速增長是中國經濟的主旋律,而當前十年的主題則是可持續增長——近期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確有可能在不出現硬著陸的情況下實現這一點。這意味著中國將不再依賴效率低下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轉而將國內消費作為經濟增長引擎;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還將大力打擊腐敗,保護生態環境。或者至少中國將朝著這些方向努力。但投資者應如何應對中國的這種轉型呢?
目前中資企業的股價看似較低。恆生指數的預期市盈率僅為11倍,為2009年底時的二分之一,市淨率則僅為1.4倍。但銀行股在恆生指數中所佔權重高達五分之二,而銀行股價低迷是有充足原因的——很多用作經濟刺激支出的銀行貸款目前尚未收回來。與此同時,消費板塊的股價已基本反映了未來樂觀的成長預期,而消費類企業所面臨的成本和競爭壓力則趨於上升。例如方便麵生產企業康師傅(Tingyi)目前的市盈率高達33倍。在華業務所佔比重較大的外資企業也存在同樣問題,如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和奢侈品生產商。唯一的例外是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做空機構的攻擊使這類股票的估值趨於下降。
在資源領域,鑒於中國仍在推進城市化進程,因此對於資源的需求仍然存在。但盛宴已散,全球資源行業需對此做出調整。近期中國政府的支出計畫或有利於鐵路、醫療保健、天然氣、廢物處理以及水務等行業,監管有望放鬆的領域也將受益,例如油價改革。在上述市場預期影響下,中石油(PetroChina)的股價已開始走高。
此外還有固定收益和可受益於人民幣升值的產品。對於能進入大陸債券市場交易的投資者而言,地方政府債券的回報率可高達15%。但這塊市場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投資者必須弄清各省級政府的財政狀況。離岸點心債券價格近期走高,但其整個市場的規模依然較小,流動性也仍不盡人意。
中國經濟增長的進程目前尚未結束。但要想從中賺得利潤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