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在11月大幅放緩,顯示中國經濟復甦遭遇外部逆風。
11月出口同比增長2.9%,低於10月11.6%的同比增幅,分析師原本預測11月將出現與上月同樣強勁的表現。進口與去年同期持平,低於10月2.4%的同比增幅,儘管關鍵大宗商品進口量上揚,與更加積極的國內投資和消費數據吻合。
這使中國在11月出現196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這是5個月來最低的貿易順差。
疲弱的貿易數據提醒世人,儘管北京方面作出種種努力重振經濟,中國仍暴露於歐美需求低迷的風險。
通過貿易渠道流入的資金較少,將拖累中國經濟復甦,迄今此輪復甦主要是由政府近月加大基礎設施項目支出來驅動的。但是,這種負面影響也許是有限的,因為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出口在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方面的角色已不斷減弱。
「出口放緩顯示外部需求面對不確定性,」野村證券(Nomura)經濟學家張志偉在一份簡報中寫道。「不過,這不會改變我們的看法,我們認為增長將在第四季度強勁復甦,因為這種增長大部分是國內驅動的。」
包括投資和消費兩大塊的國內需求,如今佔到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0%以上。
中國在週日發布了一系列數據,顯示工業產出和零售總額增長均達到8個月高位。
這些數據強化了人們的期望,即在連續7個季度放緩之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似乎將在告別2012年之際溫和反彈,使年度增長率逼近8%。
自年中以來,北京方面加快審批投資項目,尤其是新鐵路和公路建設項目。中國央行也已通過大手筆的公開市場操作,向金融體系注入大量短期流動性。
匯豐(HSBC)經濟學家馬曉萍表示,疲弱的出口數據將鼓勵中國政府繼續實行支持經濟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出口乏力對中國正在持續的復甦構成最大的下行風險,」她表示。「因此,我們預期北京方面在接下來幾個季度將保持寬鬆政策立場。」
中國對發達經濟體的出口在11月普遍轉弱。對美國出口同比下滑近3% (10月同比增長9%),而對歐洲出口同比大跌18%(10月同比下跌8%)。
進口沒有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可由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降來解釋。與中國經濟密切相關的兩種大宗商品——鐵礦石和原油——進口量均有所增加。
儘管出口前景在未來幾個月將繼續不振,但中國經濟的持續復甦預計將帶來更為強勁的進口。
「鑒於不斷上升的補充庫存需求,旺盛的最終(投資)需求,以及正在反彈的原材料價格,我們預期進口增長將在未來幾個月加快,」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經濟學家陸挺表示。
来源:金融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