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改革就是權利的重新界定。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中國經濟能夠取得成果,這和老百姓權利進行重新界定是有很大關係。要是沒有這個權利的重新界定,中國經濟就不可能取得這些成果。
經濟繁榮程度往往取決經濟自由度,經濟自由度越高,將意味著市場主體擁有權利越多。創造財富需要人類的勞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勞動都可以創造財富。勤勞而不能富有,這就是勞動過程中做了很多無用功。如果這個社會都在做無用功,這背後必然是體製出了問題。如果一種體制獎勵人們做無用功,懲罰人們做有用功,這個社會肯定是貧窮落後的。儘管很多時候,決策者都希望人們多一些有用功,但是採取了社會強制度很高方式,那麼結果只能導致更多人做無用功。
沒有經濟自由度,普通老百姓的選擇就很有限。道理很簡單,老百姓要是在家養一頭豬、一隻鴨、一隻雞的權利都沒有,那麼這些勞動力資源將被空置了。本來,這些勞動都可以創造財富,但是被禁止了。要是強制他給公家養豬,看起來也可以創造財富,但是實質上卻是做了很多無用功。這種情況下,如果他積極勞動,把豬養得很好,卻未必得到相應回報。他不能從中得到好處,他會積極去幹活嗎?不要說他思想覺悟不高,這都是人類的共性。要提高他們勞動積極性,就必須讓他們能夠從勞動之中得到好處。實踐證明,養自家的豬是最有積極性的。這場改革就是,政府同意農民可以養自家的豬,於是老百姓權利得到重新界定。
產品的物理性質並不是決定價值的唯一因素,並不是這個房子物理意義上功能好,就一定值錢,而是關係到背後一系列的產權問題。如果房子產權受到約束,價值必然下降。要是規定一幢別墅不能轉讓、不能出租,只能自住,雖然物理性質沒有受到破壞,但是市場價值卻下降得很厲害。市場經濟認可不僅僅是產品物理性質,更重要就是背後的產權制度安排。產品物理性質可能很好,但是如果產權制度約束了,那麼這些物理性質就不能有效表現出來。一幢別墅,要是不能轉讓,也不能出租,就不能讓更多人享受到其中的物理功能。沒有轉讓權,就不能讓最需要的人來使用,市場價值必然會下降的。
經濟自由度增加了,人們就有更多選擇。選擇越多,就越有利財富的創造。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就是市場主體的權利界定再界定的過程。市場經濟將意味著個體和企業有更多選擇權,有了更多決策權。上個世紀90年代的經濟改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這些意義都是深遠重大。這場經濟體制轉型,提升了中國經濟質量,維持繼續高速增長。
李克強突出強調:「改革還是最大的紅利!」這句話說得非常對,但是問題關鍵就是大家是否有這個意識。很多時候,我們強調產權的保護,但是卻無意之中破壞了產權。完整的產權必須至少包含轉讓權、收益權、使用權。物價上漲,於是提出價格管制,但是卻很少想到,價格管制就是對產權的一種侵犯。要知道,完整的產權,必須尊重產權者的定價權利。價格管制就剝奪他們的定價權,間接剝奪他們的收益。市場經濟就是利益的場所,我們沒有權力要求市場參與者做出無謂的犧牲。頻頻干預市場,就是等於對產權的變相侵犯。
改革是最大的紅利。因此,維持經濟繼續高速增長,最關鍵不是政府做了什麼,而是給予普通公民有了多少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