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獲罪的大陸作家、前《光明日報》記者戴晴,對於她的前世今生,大約40歲以上的都略知一、二。前年我在新華書店購得她的人物傳記《張東蓀和他的時代》,書中披露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據報導,她在香港此書發布儀式上慷慨陳詞,演講中揭露了所謂北平「和平解放」的真相,直指毛澤東當時決定不打仗並非為了保護古都,而是耍弄謀略贏取時間。
1949年春天,北京前門大街看「解放」大軍進城的老百姓,表情如此淡漠
戴晴從一幅「圍城解紐」的對聯開始演講,然後對1949年初所謂北平「和平解放」的幕後真相進行闡述。她說,這並不是中共宣傳所描述的毛澤東胸懷大義,為了保護古城和百姓而放棄打仗。所謂北平的「和平解放」,是毛澤東利用第三政治勢力的運作、利用文化人保護古都的熱腸古道,為自己贏得了時間,完成軍事部署的一個謀略。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張東蓀扮演著多面角色:學者,報人,政論家。作為學者,他被研究者稱為「輸入西洋哲學,方面最廣,影響最大的人」;作為報人,參與創辦《時事新報》的「學燈副刊」,主辦了《解放與改造》等多種時政刊物。在張東蓀等人的努力下,「學燈副刊」被譽為五四時期三大報紙副刊之一;作為政論家,在近代中國風雷激盪的語境下,他總是力圖堅持自己的立場,發出自己的聲音。為中國走上民主、憲政的道路英勇奮鬥。
1949年張東蓀作為國共談判的重要中間人,和其他著名文人鄧文如、張伯駒等著名學者非常相信共產黨所承諾的一切漂亮說詞,甘於成了軍人和政客手中的「協調員」。不過張東蓀很快發現,從談判到「解放」大兵進城沒幾天,不要說文化,就是作為「文明的守望者」的張東蓀等教授們全部了無聲息地消失了。沒有了他們,北京城很快變成了紅色的帝都。原來他們是一群被人利用的人偶。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共有代表576名,在選舉新政府主席時。毛澤東以575票當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這次不記名投票中,唯一隻有一票沒有投予他,就是時任燕京大學教授的張東蓀。這位在該年初才居中共與國民黨中間談判,促成北平「和平解放」的民主人士,在「新中國」成立前的熱鬧至狂歡中,冷靜地投下自己表達意願的一票。(這一票,後來毛澤東動用公安偵察出來)
就是為了這一票,後來張東蓀的命運要比想像的更慘,文革中他死在秦城監獄。
戴晴花費了8年時間寫成此書,她承認在中共文件未解密,歷史解說權都在當局手上的情況下,調查真相困難重重。她在演講中還出示了所謂北平百姓歡迎共產黨進城的照片。她說:「大家看看北平市民熱烈歡迎解放軍,怎麼都是一個年齡?怎麼都是一個歲數?這其實是有組織的,這張照片是專門由地下黨組織清華學生去歡迎的。」
飲水思源,卸磨不能殺驢。這是祖宗留給我們做人的基本德行。張東蓀和他的同仁們為北京和平解放付出的一切,後生不能遺忘!
戴晴認為,身為作家有責任還原歷史真相:如果一個政權要是掩蓋真相,證明它沒有自信。一個沒有自信的政權是很可怕的。同樣一個民族不正視歷史的話,就不能吸取教訓,就不能偉大復興。所以我們就是要把歷史的真相發掘出來告訴大家。
空談誤國。文章從頭到尾沒有空談一句。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