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見到「市儈」一詞,立即就想到唯利是圖、庸俗可厭之人。但在古代,「市儈」卻是買賣雙方的中間人,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中介。
《新唐書·食貨志四》:「鬻兩池鹽者,坊市居邸主人、市儈皆論坐。」清代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別號小照》:「近俗市儈牙人,具有別號,後生小子,並畫小照。」文中的「市儈」都是指貿易活動的交易中介。中介騙過買方哄賣方,想讓交易成功,無論買賣雙方誰賠誰賺,中介的佣金是一分錢也不能少的,給人一種投機的感覺,不好的印象。正像林則徐在《銀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中說的:「且市儈之牟利,無論銀貴錢貴,出入皆可取贏,並非必待銀價甚昂然後獲利。」所以,在中國古代重農輕商的傳統裡,「市儈」就成了《辭海》裡解釋的:「市儈,即牙儈,舊時買賣的居間人。後泛指唯利是圖的商人。」「市儈」為什麼又稱「牙儈」呢?這還要從「市儈」的源頭說起。
中國最早的中介出現在漢代的馬市。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把馬匹運到中原地區販賣,買賣雙方就需要有一個中間人看馬定價,這樣馬匹交換的中間人——「駔儈」就出現了。
駔,就是壯馬,好馬的意思。「駔儈」就是指馬匹交易的經紀人。《漢書·貨殖傳》:「子貸金錢千貫,節駔儈。」顏師古注曰:「儈者,合會二家交易也。」《資治通鑒》:「及長,相親愛,皆為互市牙郞。」胡三省註:「牙郞,駔儈也。南北物價,室於其口,而後相與貿易。」「駔儈」又叫「牙郞」、「牙儈」、「牙商」「牙人」,這又是為什麼呢?
駔儈都是從馬的牙齒上看馬的年齡和健康狀況,以此給馬核定價格,所以,「駔儈」又稱為「牙儈」。現在有人把「牙儈」解釋成「牙齒咬合」的意思,引申為「為買賣雙方說合的經紀人」,也就是說,「牙儈」一詞源於中間人的耍嘴皮子,是不足為信的。唐代《博異志·張不疑》:「數月,有牙儈言,有崔氏孀婦甚貧,有妓四人,皆鬻之。」《新唐書·張又新傳》:「嘗買婢遷約,為牙儈搜索陵突。」明代葉憲祖《團花鳳》第二折:「你待去風月場為牙儈,他有女處深閨,你做送春的庾嶺梅,引鐵的龍宮石。」章炳麟《五無論》:「使牙儈設銀行者,得公為之,而常民顧不得造,是則牙儈之權得與政府相等。」這裡的「牙儈」都是商業交易的中間人的意思。唐代出現了「牙儈」業的管理機構「牙行」。到了宋代,牙行不但成了相當穩定的行業,還成了政府稅收的一項來源。
至於我們現在說的「市儈」,大都是指「唯利是圖的商人」,無論是郭小川《秋歌》中的「市儈哲學」還是胡適《市政制度序》裡的「市儈政客」,都已經飽含貶義,沒有了古代的「中介」之義。
来源:北京青年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