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義務小學完全不收學費(組圖)

發表:2013-04-29 12: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928年南京五所實驗小學的學生人數


上世紀三十年代逸仙小學校門


上世紀三十年代逸仙小學學生合影


上世紀三十年代珠江路小學教職工合影
 

近日,南京市出臺了最新的小學入學政策,規定學生都要在對應的學區入學,學校多出來的學額必須再進行搖號,而且只能是在本區內。其實,早在上世紀一二十年代,南京就已經出現了小學學區,而六週歲入學,小學學制為六年,也是那時起就規定的,經歷了百年滄桑,依然在沿用著。

劃學區

現在,小學都是劃分學區的,學生在家附近的學校上學,那麼最早的劃分學區出現在什麼時候呢?

施行學區制

各區的負責人叫「區董」


據《南京教育志》記載,清末,南京有小學18所。到民國時期,南京的小學教育,在進行科學研究和改革方面,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1915年,公布了《國民學校令》,當時已經施行了學區制。在國民學校令的施行細則中,規定區董每年應該調查該區的兒童,到年齡到小學上學的「應即登載學籍簿內。」如果遇到兒童死亡或移居區外,或一年以上居所不明的,就要立即登出。而且,區立的國民學校校長,要設在學兒童考勤簿。如果有過了入學年齡還沒有上學的兒童,就要將兒童的姓名報告管區。每學年結束,還要將這一年畢業的兒童姓名,呈報給管區的區董。

劃分五個學區

各區實驗小學都有「絕活」


1927年6月,南京特別市教育局成立後,經市教育局接辦的市立小學共48所。還有一千多所私塾,沒有計算在內。隨即,市教育局將全市學校重新布局,遷移因校址分布不均勻的6所學校。有些學校,因為學生太多,適當增加了班級,並將全市劃為東、南、西、北、中5個學區,每區設一所實驗學校,還有一些其他的小學。

調整之後,南京有市立小學33所,其中實驗小學4所,即中區、東區、南區、北區各1所實小。第二年,評事街小學定為西區實小,並將北區的崔八巷小學、漢西門小學和中區的登隆巷小學、老虎橋小學、船板巷小學劃入西區,加上全巷小學,組成一個新的學區。這時,南京還另有私立小學已立案15所,未立案的32所。

實驗小學,顧名思義是一個做教育實驗的學校,是模範的、中心的、實驗的學校,要實驗教育新方法;指導地方小學;作為師範生實習場所。當時的教學方法上,低年級多用設計教學法,中高年級多用啟發、問答式或自學輪導式。市立五所實驗小學,由社會局指定各校各負責實驗一種學科——東區實驗學校為國語,西區實驗學校為藝術,南區實驗學校為美術,北區實驗學校為自然,中區實驗學校為社會。

現在的逸仙小學,是當時的市立東區實驗學校,實驗的科目是國語。珠江路小學當時名為南京市北區實驗小學,側重於自然學科教學。學校製作的「講衛生」的模型,在「全國衛生教育展覽」會上展出,獲得一等獎。在自然課堂上,老師不僅用有關實物與挂圖進行教學,還經常做實驗。課後,學生到郊外蒐集昆蟲標本,在校內飼養小動物,還製作《動物生長過程》《蝴蝶的種類》等模型,送到上海,在教具展覽會上展出,獲得一等獎,獎金9元。

限學齡

現在,學生入學年齡為六週歲,學制六年。和劃學區一樣,這兩項規定也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不過當時的義務教育是四年制,遠比不上現在的九年制。

入學年齡是六歲

特殊情況能緩到九歲


1912年,當時的教育部公布《小學校令》。規定「兒童滿六週歲之次日起,至滿十四歲止。凡八年,為學齡期。兒童達年齡後應受初等小學之教育。」1915年公布的《國民學校令》,規定滿六週歲第二天起至滿十三歲止,共七年為學齡。1933年,當時的教育部公布《小學規程》,對小學入學及畢業作出具體規定。小學生的入學年齡為六週歲,但有特別情況的,可以緩到九週歲。如果小學各年級有缺額,每學期開學後三個月內,應該隨時招收插班生。小學兒童因為身體和家庭特殊情況,可以轉學或退學。

學制也經歷了變化。1912年,《小學校令》規定小學分高、初兩等,高等三年,初等四年。1928年,又規定小學修業年限為6年,前四年為初級小學,後兩年為高級小學。南京市小學普遍實行這一學制。不過,1934年,為推行義務教育,簡易小學設立。收6足歲至12歲的學齡兒童,以初級小學為限,修業三年。短期小學收9足歲至12足歲的失學兒童,修業1年或2年。抗戰勝利後,也仍沿用「四二」學制。

四年制義務教育

義務小學完全不收學費


1929年南京市戶口猛增,學齡兒童相應增多。雖然學校歷年有所增加,但仍然是供不應求。當年8月,增加了小學26個班級,並建築中區、東區、南區、西區四所實驗學校和興中門、鄧府巷等校的校舍。1930年,全市學齡兒童46456人,入學兒童約佔57%。

1932年,南京市增設義務小學25所,義務小學完全不收學費,並酌量供給學習用品,四年畢業,程度相當於普通小學的初級班。如果畢業後仍然想深造,可以報考普通小學的高級班肄業。小學都採用半日制,每級學生分兩個班,上下午輪流上課,每天上課3至4小時。後來,有些義務小學改稱簡易小學,並逐漸改為全日制。

1935年,教育部決定採取分期普及義務教育的辦法,由設一年制、二年制短期小學,逐漸完成四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南京市是首先實施義務教育的省市之一,當時南京市的人口已達百萬。而入學兒童與失學兒童的比例為6:4,所以擴充義務教育非常急需。1935年,國民黨中央補助義務教育費15萬元,南京市當即著手設置短期小學,共設置短期小學53所,鄉間小學附設短期小學50所。市立小學和簡易小學數也有所增加。共有小學159所,學生68679,教職員1701人。入學兒童約佔學齡兒童75%(私立小學未包括在內)。

1936年,南京市小學已增至231所,學生有79372人。入學兒童約佔學齡兒童86%,遠遠高於六年前。

擇名校

當下,擇名校是一種風氣,民國時期也是一樣。隨著新式學堂的興盛,有名氣的新式小學越來越受到家長的歡迎。

新式小學上新式課程

在清朝末年,南京的家長一般願意送子女到舊的私塾讀書,而不願讓小孩進新式學堂上學。而到了民國時期,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

1912年南京的小學課程已經非常全面,不少科目都與現在的小學開設的科目接近。當時,初等小學開設修身、國文、算術、手工、圖畫、唱歌、體操、縫紉課程。高等小學開設修身、國文、算術、本國歷史、本國地理、理科、手工、圖畫、唱歌、體操、農業、商業、英語課程。除縫紉為女生學習,英語為男生學習外,其他都是必修課。每週的上課時間,男生30小時,女生30-32小時。

上名校得通過智力測驗

1946年,中央大學師範學院教育系十多名大學畢業生來到珠江路小學執教。當時,這是一所全市享有盛名的學校,每年招新生都比較嚴格。入學年齡控制為七歲,報考的學生都要經過智力測驗,插班生要經過語、算筆試,成績優秀才可以被錄取。

因為想來上學的學生實在太多,學校為了照顧學生入學要求,盡量多收學生。當時,校舍不夠,還設有流動班級,利用上音樂、體育課的空教室上課。



来源:現代快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