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則新華社簡訊在網際網路上被刷屏。據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新聞當事人另外的身份,是國家能源局的卸任局長,還是正在遭遇網路實名舉報的現職官員。
劉鐵男,經過去年年底一場事先張揚的網路實名舉報洗禮,已經算是知名高官了。2012年12月6日,《財經》雜誌副主編羅昌平通過其微博實名舉報時任國家能源局局長的劉鐵男偽造學歷,幫助其妻兒持有股份的公司騙貸等問題,並公布相關證據文件和銀行賬號。彼時,恰逢網路反腐戰果卓著之際,可謂一天一個新高潮。
知名調查記者羅昌平實名舉報現職副部級官員,與稍早前官員落馬的諸事件不同,不僅舉報者資信等級較高,被舉報者的行政級別也創了新記錄,自然引來更密集的關注。然而,與同期網路反腐節奏稍有差別的是,此次舉報後,預想的結果並未轉瞬即至。舉報人及熱絡的網路圍觀等來的,不僅有國家能源局網站即時更新的局長動態,還有國家能源局「新聞辦公室有關負責人」措辭強硬的回應:「純屬污蔑造謠」,「正在聯繫有關網路管理部門和公安部門,正在報案、報警」。
當然,舉報人並未等來曾被厲聲宣揚的「法律手段」,倒是被舉報人在五個月後給公眾交出了一份後續答卷———「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了。觀昨日網際網路對此番高官落馬的反應,除了「又小勝一局」的釋懷,少見對事件主人翁劉鐵男的繼續跟進,倒是能源局幾個月前的那條回應,顯露出喧賓奪主之勢。
公共事件的涉事方應對,輿論屢有「及時回應」的呼籲,意在促成官方與民間的良性互動,然最常見的「及時回應」卻往往是第一時間的矢口否認。當然,這次國家能源局的表情更誇張,算是厲聲恫嚇了。舉報人(或媒體報導)詳列出各種經長期調查而得的證據,針對現職官員可能還要慎之又慎,當輿情發酵,第一時間給出的涉事方(或代表涉事方的)說法,如何能輕易得出「純屬污蔑造謠」的判斷?官方急於闢謠的代價,便是客觀上製造不實,前有「休假式治療」,繼有機構代言局座的厲聲駁斥,輸掉了公信力,也徒增笑柄。
昨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說,「創造條件讓公眾監督,是反腐制度化不可或缺的正能量」,「新華視點」說,劉鐵男被查,「微博也功不可沒」,「微博之所以能成反腐利器,在於公開,更在於真實」。網路世界比任何其他媒介都更接近真實,技術助力之下的表達慾望被儘可能釋放,公民嘗試剝離現實束縛而免於恐懼,讓更多的人產生了參與的衝動、權利的意識。網際網路之於社會文明演進的意義,需要被正視。
每一次網路反腐「小勝一局」的慶祝時間,或更有必要思考:高官落馬,是否真的屬於那種可預期的「庶民的勝利」?捫心自問,在每次舉報塵埃落定的前一秒,在那些提心吊膽、舉報者被沉默、對結局難有把握的時間裏,其實更需要權威機構及時、坦誠、有一說一的反饋與回應。是否啟動調查,甚至是否注意到了網路舉報(而不至於使其淪為「沉沒的聲音」),調查進行到了哪一步,都是考驗權力透明的節點。一切才剛剛開始,好在,一切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