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媒體抹黑網路輿論值得關注

發表:2013-06-09 01:3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6月6日起,新華社主辦《新華每日電訊》刊發署名「戴立言」的兩篇分析文章《真的是「越反越腐」嗎?》《領導幹部大多是貪官嗎?》。官方自稱,這兩篇文章,從多角度,通過數據和事實駁斥「領導幹部大多是貪官」、「越反越腐」等觀點,提振反腐「必勝信心」。

但在我看來,這些文章中,最值得關注的反而是官方對網路輿論抱持的漠視,醜化甚至敵視的態度。

目前中國的傳統媒體受到了嚴格的新聞管制,許多嚴肅的公共話題無法在傳統媒體上得到充分有效地辯論,因而,網路媒體,尤其是微博成為中國公共表達的主要領域。

雖然官方對微博嚴厲監管,並使用五毛引導,謠言抹黑等手法,仍然沒有改變在網路輿論中,官方處於被動,甚至可以說被圍攻的現狀。

戴立言文章說,社會上、網路上,經常有人這樣調侃:現在的領導幹部,全抓起來有冤枉的,排成隊隔一個抓一個有漏網的。那就是說:領導幹部大多數都是貪官。作者提出,這種觀點更多的是人們對腐敗易發多發的一種「吐槽」,是網路情緒的一種宣泄,既不具有真實性,也不具有科學性。

隨後,戴立言把"被查處的領導幹部人數」,即2012年全國貪污賄賂類案件處分30315人,把這一數字與全國共產黨員總數、領導幹部總數相比,認為比例甚低,以此試圖證明官員腐敗情況並不嚴重。

這一觀點和人們感受完全對立,從邏輯上說也相當荒謬。

如果2013年,中共果真按期信誓旦旦加強了反貪力度,一個必然的結果,是查處貪污賄賂類案件涉案人將激增,按作者的邏輯,只能說明瞭中國的貪腐情況嚴重惡化;而如果法網空疏,貪官紛紛漏網,查處數字減少,按照作者的邏輯,卻能證明目前中國政壇更加清廉。

這顯然有些荒唐。

這篇文章中更值得關注的,其實是官方對網路輿論,尤其是批評官方貪腐的網路輿論的解讀,這展露了官方的某種幽暗心思,也為官方下一步整肅網路輿論提供了理論依據和輿論造勢。

作者自稱,「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官員像我國的官員那樣,如此痴迷於、專注於本地區本部門經濟社會發展事宜」。

既然官員如此賣力,為何為何民間如此忘恩負義呢?作者順理成章認為,這是新媒體、自媒體巨大的聚集和放大效應帶來的」挑戰」。

「戴立言」認為,當前,「人人都有麥克風」,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公民現場報導」,這深刻改變了社會輿論的生成機制。

當前社會轉型期貧富差距擴大導致的不滿、政府不夠公開透明引發的猜疑、消極腐敗現象引發的信任危機、特權現象和階層固化導致的負面情緒,通過網路、微博等大量宣泄,加劇了輿論環境的複雜態勢,為「領導幹部大多是貪官」等一些觀點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

此文作者更從意識形態出發,語帶殺機地指責質疑者「別有用心」,他說,客觀地說,是不是還有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某些熱衷於製造虛假信息和傳播謠言的人,某些怎麼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都不順眼的人,用「領導幹部大多是貪官」的論調,故意抹黑我們的黨、國家和幹部隊伍?這並不奇怪。

今天(6月7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刊發了署名雍天榮的文章《改善黨的「微循環」系統》,此文也有類似的論述。

文章提出,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對基層幹部污名化的傾向,在網路上表現尤為明顯。由於網路呈現出一邊倒的「地方官員很壞」、「地方政府很差」的負面評價,對於基層黨和政府的形象,群眾的態度是「總體肯定,個體否定」、「抽象肯定,具體否定」。

究其原因,作者同樣選擇了歸咎網路媒體。

作者說,為何會出現「基層幹部被污名化」傾向呢?除了種種客觀存在的問題外,作者強調,「自媒體輿論環境放大了基層幹部的負面形象」。

近年來,隨著一些新媒體突飛猛進的發展,漸成碎片化的網路輿論衝擊著傳統媒體的話語壟斷權,逐漸成為左右社會問題的重要輿論力量,形成了網路擬態環境。

作者認為,在這一環境下,網路辯論更注重立場,尊重的不是真相,看中的是你站在誰的立場上說話。由於預設的身份標籤的存在,大多網民會自動站在草根一邊,形成簡單的官民二分對立態勢:凡是官都是錯的,凡是民都是對的。

文章斷言,「這種輿論判斷根本不能代表真理。」

上述兩篇文章中提出的網路輿論的問題並非不存在。

德國傳播學者諾伊曼在《沉默的螺旋:輿論——我們的社會皮膚》一書中提出,社會成員對社會上意見的分布處於「多元無知」狀態,公眾由於社會心理的影響,力圖從周圍環境中獲得支持,避免孤立狀態,當自己的觀點與「多數意見」相悖時就會選擇沉默或附和,從而產生了「一方越來越大聲疾呼,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結構」。

諾伊曼的理論,本是對自由民主社會中精英媒體作用的某種批判與反思,這一批判對網路媒體也是非常有力。

要防止這種媒體的妄自尊大和簡單化,選擇是強大的審查官僚嗎?當然不是,更應該是媒體和網路自媒體的自我警醒和相互監督。

事實上,在西方的現代民主政體中,媒體與議會、NGO等共同承擔社會監督職能,相互制約。雖然資本和官方共同宰制一直都有,但批判和制約的空間和活力一直不斷。

在中國當前時期,傳統媒體被閹割和管制,社會日益多元化的,各方都急於發出聲音,各路公知、五毛,媒體人、公益倡導者、富商官僚,上訪者,網路警察,托派分子,民權鬥士,各種思潮,各路人馬都紛紛湧向微博。

一條微博的短短几十個字,本來就很難承擔碎片社會中的共識共建的功能。我們不能否認微博有問題,但的確並不是微博客本身的問題。上述兩篇官方文章,卻試圖將社會分裂的原因歸咎於網路輿論,這一行為,恰好比醜女將問題歸咎於哈哈鏡一般荒謬。

網路空間的碎片化和民粹化,並非網路本身的問題,根本上說,是正式政治結構無法吸納和整合民意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官方抹黑網路輿論,一方面是給自己塗脂抹粉,但根本上,其實是遮蔽真正問題,妨礙改變的努力。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