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官寨與潘氏家族的八代詩人

發表:2013-07-04 15: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7月04日訊】貴陽城北曹官寨原名曹官堡,系明洪武四年(1371年)所置之貴州前衛右千戶所「四百戶」戍守地,首任百戶長為曹氏故名。此寨先後隸屬新貴縣和貴州宣慰司(明代中後葉,貴州曾實行軍籍屬流官統治,民籍隸宣慰司所轄,出現「土流並治」局面)。清代為貴筑縣西下裡,據(道光)《貴陽府志》載:「曹官堡,在(貴陽)城西北三十里,……居民八十餘戶,市雞場。有老虎山。有大山洞水,馬家寺人壅以灌田。」民國二十年(1931年)為貴筑縣曹官鄉治地,今為貴陽市白雲區艷山鎮曹官村。

明朝初年,潘氏先祖潘興自武陵(今湖南常德)應「內地實邊法」徒黔,落籍貴州前衛之曹官堡。潘氏自潘維岳(字伯瞻)中嘉靖丁酉(1537年)舉人,歷官雲南永平縣令、昆陽州守,所至清惠,居鄉謹厚。卒之日,家無餘貲,鬻產以葬。《雲南通志》載:「維岳除永平知縣,遷沾益知州,轉昆陽知州,所至實惠及民,凡修廢舉墜,苟有益於民,傾家不計也。」其後裔讀書入仕,著有文名。自明末潘潤民之後,潘氏祖孫八代以詩世家,二百年風雅不墜,而享譽黔中,其中前五代詩人均居住於曹官,後三代遷居黔西東鄉達古寨(今金沙縣境)。曹官潘潤民一支八代有13位詩人,加上麥項(清鎮市境)同宗的一支詩人,祖孫八代共出了17位詩人,有《潘氏八世詩集》存世。

第一代詩人潘潤民(1572—1641年),字用霖,號郎陵。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舉人第一(解元),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禮部主事。歷官廣東糧道副使、四川布政司參政、廣東按察使等職。明天啟初年,貴州水西土司安邦彥叛亂,兵圍貴陽城十月之久,剛告歸回鄉的潘潤民以千金助餉,並率鄉官楊師孔、學官周良翰以及諸生、兵民守城血戰,樹不世之功。後受詔起用,任河南參政,分守河南道,終職於雲南左布政使兼曲靖兵備道。為官剛直清廉,有「潘潤民,潤民不潤己」之譽。潤民晚年茹素,自號味淡居士,謂功名富貴、聲色貨利無所深嗜。卒於任上,享年70歲。其所著詩作,絕大部分毀於「奢(崇明)、安(邦彥)之亂」戰火,其子掇拾殘稿90首輯為《味淡軒詩集》,清人莫友芝採錄其詩70首入《黔詩紀略》。潤民生有二子,長子潘馴、次子潘驤。生女一,適貴陽舉人許世康。

第二代詩人潘馴、潘驤。潘馴(1610—1681年),字士雅,號韻人。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人,南明永曆時孫可望據貴陽,矯詔,授石屏知州、遵義知縣,馴不受逃隱山中。清康熙初,出任雲南蒙自縣令。吳三桂鎮守雲南,縱兵凌虐土著,逼反土司李日森。土兵攻陷縣城,殺清官吏,由於潘馴在任上廉政利民,百姓稱為「老佛爺」,是一位好官。李土司率兵陷城獨不害馴,並派兵護守不讓自盡。清軍收復蒙自後,赦歸原籍。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受貴州巡撫曹申吉之聘,與吳中蕃纂輯《貴州通志》,數月成書30餘卷。後病逝於曹官,享年72歲。著有《瘦竹亭》、《出岫草》、《丙辰紀事》詩文集存世。同裡詩人程春翔序其《瘦竹亭》詩集曰:「先生生丁多難,百死一生,故其時時所作詩,多憫時傷亂、悲憤淒涼之語。」潘馴娶鄖陽知府楊起鰲之女為妻,生子德征。

潘馴《曹官堡山居》詩曰:「山林稱小隱,遺事敢差池!向子游輸早,淵明歸來遲。淨鋤瓜蔓草,疏插菊花籬。丘壑饒新趣,閑身盡可私。猶喜歡眸豁,閑中閱歲華。入窗峰易瞑,傍屋樹多斜。燕拙巢危幕,蜂迷扑畫紗。病身甘寂寂,開落任繁花。冥心暫物外,匿影且林中。近水無多碧,幽花別樣紅。世情看野馬,老眼送飛鴻。境地知何似,雲埃點太空。韻事何嘗廢,雖貧境較清。僦居還種竹,有客共班荊。高致貪朝爽,佳游重晚睛。如斯消暇日,或不負浮生。高臥寡塵事,經時只閉門。山居春不暮,嵐重晝常昏。元草幽人宅,桃花處士村。但求身可隱,心跡不遑論。」又《自黃平歸曹官》詩曰:「久客乍還家,依依惜歲華。恰逢秋近日,猶有晚香花。破屋牽蘿補,頹垣引岫遮。此身無復事,酒國是生涯。」再《還曹官》詩曰:「黃葉紛飛秋滿庭,幽入此際返柴扃。松驚老大仍含翠,竹報平安不改青。日月暗消雙短鬢,乾坤虛泛一浮萍。蘿陰深處堪招隱,不向桐江混客星。」

潘驤,字子襄,號談遠。明末貢生,與兄潘馴皆有文名。南明永曆時出任雲南羅次知縣,晉升四川崇慶知州。清兵平定川貴,遁回原籍,守義不復出仕。康熙元年(1662年),其兄馴出仕雲南,驤留鄉待養老母,其贈詩曰:「知爾因親屈,憐予送弟行」,「雖然殊出處,面目本來真」。著有《淡遠亭詩集》。清代大儒莫友芝輯其詩25首錄入《黔詩紀略》之中。潘驤娶杭州府同知劉元翰之女為妻,生子女兩人,子德蔭。

第三代詩人潘德征(1640—1713年),字道子。清康熙八年(1669年)舉人,吳三桂留鎮雲南,廣羅人才,擴充實力,德征知吳有野心,遂不往投。吳三桂叛亂平定後,出任黃平學正,升任羅茨知縣、雲南武定推官、知府。在任上辦事果斷,善決獄,凡疑難案子皆明斷之。辭官歸里,筑室曹官,日以著書課子為樂。著有《玉樹亭詩集》(錄詩69首)、《玉樹亭文集》、《貧居集》行於世。德征子潘快、潘奕承其家學,亦有詩名。

第四代詩人潘快、潘奕。潘快,字無悶,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舉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應秋闈北上,病逝於都門,著有《留余堂集》存世。快對家政淡然若忘,悉聽胞兄奕經營,苦志力學,步前人之志。快子鞏也,詩學亦有成就。

潘奕,字允大,國學生,承其家業,耕讀傳家,平生著作毀於火,其孫宦雲南武定,得其《滇游草》一卷。奕為潘氏詩人中的才子,有承先啟後之功,其《武侯祠》、《登黔靈山》等詩作,表現了對鄉土之熱愛。

第五代詩人潘文苞、潘文芮、潘文範。潘文苞,字鞏也,無悶之子。受其父刻苦學習的影響,立志讀書,終成大器。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舉人,官福建鹽大使,升新城知縣,未上任即卒。著有《琢雲軒詩集》。其詩清麗奇絕,妙趣橫生。有《曹官山居》詩曰:「山田春水足,晨起插新禾。致敬惟妻嗑,相催借鳥歌。漫言耕待聘,且喜政無苛。最是歸來晚,柴門月色多。」

潘文芮,字右質,又字彬也,貴陽府優行廩膳生。因家鄉曹官境內石人山之故,自號人山主人。清雍正五年徙居黔西翠屏山下,自號翠屏寄客,亦能詩文,著有《翠屏寄客詩文集》。文芮遷居黔西之後,其子潘曉(字東白),著有《斷繼亭集》一卷。有《過曹官故居感賦》詩云:「去日鄰人喚小郎,歸來鬢髮已蒼蒼。溪山漫憶樵漁地,院落驚看鹿豕場。累世松竹空蔓草,幾家丘墓戀斜陽。兒童認作他鄉客,一笑牽衣問貴鄉。」潘曉長子潘以征(字靜川),著有《寧愚亭詩》一卷,三子以溶(字巨川),著有《思敬堂詩文集》。以溶子潘桐(字雲表),著有《藝蘭軒詩集》。桐子潘鐘嶧,著有《客留詩集》一卷。

潘文範,字正也,文芮弟,著有《沙溪集》。

在清道光年間潘元炳、潘元煒所輯存世的《潘氏八世詩集》中,在曹官堡的就有祖孫五代九詩人。清代大儒莫友芝《宋元舊本書經眼錄.附錄》云:「貴州家世有詩集者,曰越氏、楊氏、吳氏、潘氏……唯潘氏自郎陵《味淡軒》、士雅《瘦竹亭》已足埒越、吳、楊諸家。而觀黔西潘生元炳所輯《家集》,始明萬曆迄國朝道光間,由郎陵而下,凡八世十有三家,為詩若干卷,二百餘年,風雅相繼不衰。嗚呼!尤可謂極盛者矣!」,「黔中潘氏乃貴州第一世家」。可謂中國文化歷史上並不多見而盛極一時的「曹官文化」現象。

清道光以後,由於潘氏讀書入仕,後裔分別遷徙他鄉,曹官寨附近僅留下「潘家松山」、「潘家大土」等地名遺存及少量立有碑記的古墓之外,已無當地的潘姓老住戶居住了。「潘家松山」裡的老墳墓,多年不見後人來「標墳挂紙」,墳地荒蕪,墳頭長滿大樹雜木。潘家故事寨中無幾人知曉,「好古之人」只能在歷史文獻中尋其蛛絲馬跡。



来源:貴州建省600週年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