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傳統樂器,又名「胡琴」、「馬尾胡琴」、「莫林胡兀兒」等。馬頭琴是適合演奏蒙古古代長調的最好的樂器,它能夠準確的表達出蒙古人的生活,馬頭琴不但在一些正式和隆重場合演奏,也出現在民間的婚典儀典和親友聚會等日常活動中;既可為歌伴奏,亦可獨奏曲目。
老人懷抱著馬頭琴(網路圖片)
傳說,馬頭琴最早是由察哈爾草原一個叫蘇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蘇和是由奶奶撫養大的,婆孫倆靠著二十多隻羊過日子。蘇和每天出去放羊,早晚幫助奶奶做飯。十七歲的蘇和已經長得完全像個大人了。他有著非凡的歌唱天才,鄰近的牧民都很願意聽他歌唱。
一天,太陽已經落山了,天越來越黑。可是蘇和還沒有回來。不但奶奶心裏著急,連鄰近的牧民們也都有點著慌了。就在人們十分焦急的時候,蘇和抱著一個毛茸茸的小東西走進蒙古包來。人們一看,原來是匹剛出生的小馬駒。蘇和看著大夥驚異的眼光,對大家說:「在我回來的道上,碰上了這個小傢伙,躺在地上直動彈。我一看沒人收拾它,怕它到了黑夜被狼吃了,就把它抱回來啦。」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小白馬在蘇和的精心照管下長大了。它渾身雪白,又美麗又健壯,人見人愛,蘇和更是愛得不得了。
一天夜裡,蘇和從睡夢中被急促的馬嘶聲驚醒。他想起小白馬,便急忙爬起來出門一看,只見一隻大灰狼被小白馬擋在羊圈外面。蘇和趕走了大灰狼,一看小白馬渾身汗淋淋的,知道大灰狼一定來了很久了,多虧了小白馬,替他保護了羊群。他輕輕地撫摸著小白馬汗濕的身子對它說:「小白馬呀!多虧你了。」
一年春天,草原上傳來了消息說,王爺要在喇嘛廟舉行賽馬大會,因為王爺的女兒要選一個最好的騎手做她的丈夫,誰要得了頭名,王爺就把女兒嫁給誰。蘇和也聽到了這個消息,鄰近的朋友便鼓動他,讓他領著小白馬去參加比賽。於是,蘇和牽著心愛的小白馬出發了。
賽馬開始了,許多身強力壯的小夥子,揚起了皮鞭,縱馬狂奔。到終點的時候,蘇和的小白馬跑到最前面。王爺下令:「叫騎白馬的上臺來!」等蘇和走上看臺,王爺一看,跑第一名的原來是個窮牧民。他便改口不提招親的事,無理地說:「我給你三個大元寶,把馬給我留下,趕快回去吧!」
「我是來賽馬的,不是來賣馬的呀。」蘇和一聽王爺的話,頓時氣惱起來。我能出賣小白馬嗎?他這樣想著,不加思索地說出了那兩句話。
「你一個窮牧民竟敢反抗王爺嗎?來人哪,把這個賤骨頭給我狠狠地打一頓。」不等王爺說完,打手們便動起手來。蘇和被打得昏迷不醒,還被扔在看臺底下。王爺奪去了小白馬威風凜凜地回府去了。
蘇和被親友們救回家去,在奶奶細心照護下,休養了幾天,身體漸漸恢復過來。一天晚上,蘇和正要睡下,忽然聽見門響。問了一聲:「誰?」但沒有人回答。門還是碰碰地直響。奶奶推門一看:「啊,原來是小白馬!」這一聲驚叫使蘇和忙著跑了出來。他一看,果真是小白馬回來了。它身上中了七八支利箭,跑得汗水直流。蘇和咬緊牙,忍住內心的痛楚,拔掉了馬身上的箭。血從傷口處像噴泉一樣流出來。馬因傷勢過重,第二天便死去了。
原來,王爺因為自己得到了一匹好馬,心裏非常高興,便選了吉日良辰,擺了酒席,邀請親友舉行慶賀。他想在人前顯示一下自己的好馬,叫武士們把馬牽過來,想表演一番。
王爺剛跨上馬背,還沒有坐穩,那白馬猛地一踹,便把他一頭摔了下來。白馬用力擺脫了粗繩,衝過人群飛跑而去。王爺爬起來大喊大叫:「快捉住它,捉不住就射死它!」箭手們的箭像急雨一般飛向白馬。白馬雖然身上中了幾箭,但還是跑回了家,死在它最親愛的主人面前了。
白馬的死,給蘇和帶來了更大的悲憤,他幾夜不能入睡。一天夜裡,蘇和在夢裡看見白馬活了。他撫摸它,它也靠近他的身旁,同時輕輕地對他說:「主人,你若想讓我永遠不離開你,還能為你解除寂寞的話,那你就用我身上的筋骨做一隻琴吧!」蘇和醒來以後,就按照小白馬的話,用它的骨頭、筋、尾做成了一隻琴。每當他拉起琴來,他就會想起對王爺的仇恨;每當他回憶起乘馬疾馳時的興奮心情,琴聲就會變得更加美妙動聽。從此,馬頭琴便成了草原上牧民的安慰,他們一聽到這美妙的琴聲,便會忘掉一天的疲勞,久久不願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