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7月26日訊】過去半年,黃金、大宗商品、股市等都出現了下滑,只有地產獨自挺著。而在貨幣一方,6月底的資金危機攪得翻天覆地。資產、貨幣都出現了令人糾結的狀況,未來該持幣還是持有資產成為一個問題。
過去的兩週裡,上海證券研究所所長暢會玨在自己的微信群裡發現了一個現象,「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談論拋售資產、持有現金。」讓其感到驚訝的是,對於這種觀點的一致程度似乎從未有過。
近期,拋售資產、持有貨幣的觀點迅速蔓延。「今後三年有現金流通才能保命」這是最近幾日網路上瘋傳的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7月14日深圳演講中的「經典語錄」。
實際的情況也反映出這種觀點正在成為現實。莫尼塔投資的首席經濟學家蘇暢在統計今年6月份全球大類資產價格走勢時發現,除了中國內地房價,幾乎所有類別的資產價格均出現了下跌,而這種情況在最近的十年內只有2004年4月份發生過。
僅僅是半年多前,各類資產都還在充裕流動性的推動下集體上漲,當然這其中不包括A股。不過現在,被看成當時普漲理由的經濟復甦經過半年多來的實踐,已基本被證偽,而中國未來去槓桿的主題以及美聯儲退出QE的預期之強更是讓研究人士和投資界的思維徹底的轉向了。
幾乎從未唱空過中國內地房價的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在華遠公司的內部會議上直言由於政策不清,其無法預測更長遠的房價趨勢。雖然任志強並未直接看空內地房價,但這樣的表態對於「任大炮」來說已經算得上是變化了。
而陶冬在其博客上發表的最新觀點則稱,貨幣政策擴張的鐘擺已經開始回擺,這種變化對各國經濟復甦、市場趨勢、資金走向、風險分布的前景,均會帶來深遠的影響,毫不誇張地說,這是貨幣政策上的一個大拐點。
資產的下跌
「中期悲觀的思維深入人心。」暢會玨說,美國退出寬鬆政策只是時間問題,而國內經濟半年前的復甦預期又顯然難以成為現實,「這將成為市場的中長期擔憂因素。」
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蘇暢所跟蹤的商品指數、美國債券指數、標普指數等全球各大類資產價格紛紛下跌,其中標普500指數在6月中旬的一週內就下跌了3.6%,而商品中的黃金價格下跌更加明顯,跌幅超過了10%。
回到國內
滬深300指數在6月份暴跌了15.6%,A股市場哀鴻遍野。國內金融期貨市場及商品期貨市場也同樣連連下挫,空頭勢力巨大。
「6月份開始我們就不斷在增加現金的持有量,逐漸拋售配置的各類資產。」杭州某大型地產企業下屬的投資公司董事長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在我們資產配置的策略上選擇了持幣觀望,目前現金的持有比例已經超過了八成,雖然這種選擇是基於其母公司在資金方面的考慮,但我們對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經濟形勢判斷也是偏悲觀的。」
房產商的感覺或許是最敏銳的。
雖然內地房地產市場不斷湧現「地王」,房價也依然堅挺,但看空的氛圍卻在不斷加重,這其中包括了陶冬等研究界人士,也包括了不少投資界人士,如果將任志強也算在內的話,可謂已經接近集體看空了。而在香港,由於美聯儲加息預期加重,中介機構普遍預測香港樓市價格有機會下跌兩成以上。
上海市寶山區的一位商業地產商也在近日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下半年之內,我手上的10億市值商業地產都會陸續出售掉。」這位地產商在今年早些時候已經將這些地產以四成抵押率抵押給了銀行,換取了四億多現金,「雖然我還沒有找到資金的投向,但現在拿著現金總感覺更安全。」
一邊是市場有聲音看空地產資產前景,一邊又是地產融資這一段時間火爆無比。
而今年6月份的普跌,在蘇暢眼裡是十分罕見的,最近的十年內也僅僅是2004 年4 月發生過這樣的普跌。而普跌之後的2004 年6 月30 日,美聯儲即宣布了2001 年衰退之後的首次加息。
而現在,全球可能最擔心的就是美聯儲可能在今年9月份對QE進行減碼,甚至直接加息。
「退出寬鬆」下的蛋
「美聯儲退出QE的結局難有Happy Ending。」陶冬指出,美國好萊塢大片一般都會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量化寬鬆政策的退出則很難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不久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曾表示過QE3到了臨近減碼的時候,此語一出,全球債市當天便蒸發了3400億美元。同時,股市在動盪中下挫,商品和商品貨幣暴跌,市場的資金風險意識也隨之大增。
而中國在6月底出現的一輪「錢荒」與此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今年5月初以來,中國央行在市場上採取了少有的「斷奶」行動,讓金融機構感到了罕見的流動性恐慌,這種局面在6月底達到高峰,隨之而來的便是股票市場的大跌及金融期貨市場的暴跌。
多數市場分析人士都不懷疑,無論是美聯儲還是中國央行,未來一段時間的主基調就是「去槓桿」,而在暢會玨的眼裡,這就意味著曾經圍繞在中國各類資產周圍的大量「熱錢」將逐漸消失,這也意味著被資金烘托出來的資產價格也將開始回歸。
今年年初,海通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最近十年內的大類資產配置趨勢進行了一次研究,在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這兩大類資產中,房產及藝術品等實物資產的價格漲勢要明顯大於股票等金融資產,而金融資產類中的固定收益產品則大放異彩。
李迅雷統計發現,中國M2/GDP的數值從1985年開始偏一路高歌猛進,從最初的0.6至現在的1.9,而同一時期,美國的數值則一直維持在0.6附近。這一反映貨幣超發程度的數值意味著在中國的熱錢不斷堆積,局面驚人。
在李迅雷看來,這些熱錢的創造路徑主要是「引進外資、出口創匯、土地資本化及基建投資等」,而面對巨量的熱錢,自2003年4月開始發行央行票據算起,大規模對沖操作已持續9年多,對沖率(存款準備金餘額+央行票據餘額/外匯佔款餘額)約為75%-80%,依然還有約6.3萬億沒有回收。
拐點
問題是,拐點究竟何時出現。
2012年四季度以來,一系列的數據似乎展現出一幅中國經濟開始復甦的美好畫卷,資本市場也隨之出現了一波強勁的反彈。但對於市場而言,如果說所謂的復甦在當時讓大家感覺是霧中看花的話,而現在經過半年多的實踐,市場對於復甦也應該已經洞若觀火了。直至中央政府表明瞭對經濟走向的掌控性,才讓資本市場重新有了確定性。
在國金證券分析師王申看來,2013年年初以來流動性極度充裕的格局,是不可持續的幻像,流動性幻像的背後,實際是全球基本面預期過度樂觀的幻像以及市場對國內基本面預期在慣性的增量思維帶動下出現的同樣過度樂觀的幻像。
現實的數據說明,中國經濟增速實際上從今年2月份就已經開始走弱,而貨幣增速卻在持續走高,「資金空轉」的特徵非常明顯,由此也引發了央行的「緊急制動」措施。
「現在市場都相信滯留在外的流動性可能超過百萬億,而實體經濟的低迷,顯然是管理層難以接受的。」上海某基金公司總經理回憶起令世人矚目的今年「6月SHI-BOR風雲」時說,這顯然意味著中國管理層已經不再容忍充裕流動性下經濟的低迷,也不會再給銀行間提供流動性的天堂。」
而在美國,「伯南克很可能在其任內解決量化寬鬆的退出。」在陶冬看來,美國經濟的復甦勢頭是明顯的,增長的不確定性較小,而在這樣的局面下,「歷來在意名譽的伯南克應該會在自己任內啟動QE的退市,對歷史也算有一個交代。」
因此,陶冬認為,全球貨幣政策擴張的鐘擺已經開始回擺,這種變化對各國經濟復甦、市場趨勢、資金走向、風險分布的前景,均會帶來深遠的影響,這是貨幣政策上的一個大拐點。
来源:財經觀察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