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殉國的抗日將領(組圖)

發表:2013-08-03 14: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8月03日訊】佟麟閣(1892-1937)

民國抗日將領。字捷三,河北高陽人。20歲時參加了馮玉祥的部隊,先後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等職。1936年夏,調任陸軍第二十九軍副軍長,駐南苑。1937年7月7日,爆發了「盧溝橋事變」。7月28日佟麟閣在抗擊日軍的戰鬥中不幸陣亡。終年45歲。

在中國紅十字會的努力下,冀察政務委員會外交委員會在永定門外找到了他的遺體。由於將軍的頭部被炸,幾乎難以辨認,在場的人們無不失聲痛哭。隨後,將遺體運回城內入殮,暫厝在北新橋柏林寺內,隱姓埋名。同月31日國民政府追贈佟為陸軍上將。馮玉祥將軍聞訊後,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下了《吊佟趙》一詩,悼念佟麟閣和一同犧牲的趙登禹將軍。柏林寺的老方丈得知佟麟閣的靈柩暫厝寺內後,出於對將軍愛國主義獻身精神的敬慕,即使時北平淪陷,也始終嚴守秘密。其靈柩前只擺放著「先府君胡口口之靈」的牌位。

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3月29日,北平政府及各界人士為紀念佟麟閣和趙登禹兩將軍的歷史功績,在八寶山忠烈詞舉行了隆重的入祀大典,並將西城區的兩條街分別命名為「佟麟閣路」和「趙登禹路」。7月28日,在兩將軍殉國9週年之際,行營主任李宗仁等軍政界要人以及各界人士在中山公園舉行了追悼大會,在各界送來的輓聯中,馮玉祥送的是:「報國敢雲天職盡,立身當於古人爭。」之後,又以隆重的葬禮,將佟麟閣將軍的靈柩從柏林寺移葬於北平香山的蘭澗溝的坡地上。

趙登禹(1898─1937)

字舜臣。山東菏澤人。幼從師習武,精通拳術、兵器。1914年入馮玉祥部當兵,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旅長等職。在湖南常德駐防時,曾單身打死一隻下山傷人的猛虎,被人稱為「打虎將軍」。1933年3月,奉命率所部國民黨陸軍第二十九軍三十七師一○九旅馳赴喜峰口,抗擊向長城各口進犯的日本侵略軍。10日,率部急行軍趕到喜峰口,與日軍第十四混成旅激戰。激戰中,親臨前線,指揮將士英勇殺敵,與敵白刃肉搏,長城垛口失而復得。雖腿部中彈,仍堅持指揮,不下火線。11日夜,帶傷率兩個團從左翼繞至敵後,用大刀、手榴彈襲擊日軍,與二十九軍鄰部分三路夾擊敵人,殲敵大部,並毀敵大批輜重糧草。二十九軍因此名聲大震,「抗日猛將趙登禹」也廣為人民稱頌。喜峰口戰後,因戰功升任第一三二師師長。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奉命率部從河北河間縣急馳北平抗擊日軍。7月28日晨,指揮所部英勇抵抗日軍第二十師團和駐屯旅團在飛機支援下發動的猛攻。因南宛平原無險可守,遂指揮部隊且戰且退。退至大紅門地區時,遭到日軍攔擊,為敵機槍擊中,身受五彈,壯烈犧牲。時年39歲。同年7月31日,國民政府明令褒揚,追贈其為陸軍上將。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北平人民將北平城內北溝沿改名為趙登禹路,以為紀念,並將其遺骨收殮安葬。1980年6月,北京市人民又將其遺骨移葬於盧溝橋鎮(原宛平縣)東北大棗園附近。



来源:360doc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