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07日訊】信貸狂潮曾導致90年代末席捲亞洲國家的金融危機,也導致了日本經濟經歷了「失去的十年」,現在中國新一屆領導人解決中國信貸規模飆升問題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了。
據國家審計局2010年年底的估計,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負擔約為10.7萬億元。但上月末,國務院突然發布指示,要求重新審查全國範圍內的政府債務。
彭博社採訪的經濟學家中有一半人認為,地方政府和企業的不良貸款將可能對中國信貸和經濟增長產生「巨大的影響」。受訪者表示,未來18個月,中央政府將會通過擴大地方債市場規模,容許地方利用直接發售債券再融資,來處理地方政府的壞賬貸款。
據彭博的四位分析師估算,從2010年底以來,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水平可能已經上升了高達50%。至今年6月30日,貸款餘額可能已經達到15-16萬億元。
其中法興經濟學家姚煒表示:「毫無疑問,現在的債務水平絕對是危險的。未來幾年,債務問題很可能對中國經濟增長構成巨大的下行壓力風險。」
摩根大通在上月報告中寫道,今天的中國和80年代的日本類似,廣義的信貸規模已經幾乎達到了GDP規模的兩倍。摩根大通經濟學家Grace Ng表示:「國際慣例一般認為,當一個國家的負債比率上漲得如此快速,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也更高了。」報告中指出,雖然債務主要由國內投資者持有和國內儲蓄率超過GDP規模的一半,可能能降低爆發危機的風險,但「80年代末的日本也存在這些緩解因素」。
在上月的報告中,高盛利用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作為對比,指出2007至2012年,中國債務與GDP的比率已經上升了56個百分點。在金融危機爆發前,泰國的負債率上升了66個百分點,馬來西亞上升了40個百分點。
野村證券年初表示,「5-30」法則顯示,中國爆發金融危機的風險上升了。因為過去在爆發危機前的5年時間裏,日本、歐洲和美國的負債率都會上升約30個百分點,而野村估計,2007-2012年中國的負債率上升了34%。
IMF在上月的報告中也指出,中國的人均信貸相對於其人均GDP的水平,在世界範圍內也算是最高的。但IMF認為,把中國與日本比較是不合適的,因為「中國仍處於相對早期的發展階段,所以正確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仍能使中國經濟維持很多年相對較強勁的增長。」
海通證券經濟學家胡一帆表示:「如果考慮到國家持有的資產規模,其實情況並沒有這個這麼可怕。」前央行顧問余永定估計,國家持有的資產規模高達100萬億元,幾乎是GDP規模的兩倍。但在上月末北京的論壇上,他還表示政策制定者不應該掉以輕心,特別是他對地方政府償還貸款的意願和能力表示懷疑。
来源:華爾街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