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7點 果蔬營養不流失(圖)

發表:2013-08-25 15: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8月25日訊】

導語:生活中,總有人貪圖方便,希望用水果代替蔬菜,或者果汁代替水果。但這些做法都會讓你「流失營養」。怎麼吃果蔬更加營養健康?

蔬菜與水果都是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的食物,以往大家習慣生食水果、熟食蔬菜,而近年來國外飲食文化逐漸為大眾接受,生食蔬菜以及將水果當作食材烹調的人口也慢慢增加。

有的人習慣用水果來代替蔬菜,或者用果汁來代替水果,這些飲食習慣是否正確?蔬果的食用方式很多種,但究竟要如何才能均衡攝取呢?

水果≠蔬菜,營養素大不同

為求「均衡一下」,有人習慣多吃些水果來取代蔬菜,但蔬菜與水果之間是否真的可以畫上等號?營養師表示,在實際飲食狀況下,人們能從蔬菜和水果所攝取到的營養素卻大不同。

首先,水果普遍比蔬菜多了果糖,這是水果「甜」度的來源。水果愈甜,果糖愈多,熱量也愈高。以常見蘋果為例,一顆200公克蘋果熱量平均100卡,每天多吃一顆,一年就多攝取幾萬大卡熱量,可能會讓體重不知不覺中上升。

果汁≠水果,長期飲用小心高血脂

很多人為求方便,常把水果榨成果汁,但一杯果汁需要好幾顆水果榨成,喝一杯果汁通常比吃一顆水果攝取更多果糖。

醫學研究證實,果糖攝取過量,將使人體三酸甘油脂升高的程度大於其他糖類,長期攝取過量容易罹患高血脂疾病。

市面販售的包裝果汁通常添加糖漿或果糖來提高甜度及口感,如長期飲用,恐增加罹患高血脂疾病風險。

不同年齡,蔬果需求也不一樣

有專家提出,根據不同年齡及性別,建議人群每天應攝取足夠的不同份數與顏色的蔬果。

例如,12歲以下兒童至少要吃到5份蔬果,即蔬菜3份、水果2份。12歲以上及成年女性為7份,包含蔬菜4份、水果3份。12歲以上及成年男性則至少要吃9份,包括蔬菜5份、水果4份,份量才足夠。

運用小技巧,吃足水果並不難

生鮮蔬菜一份大約一碟100公克,煮熟後大約是半個飯碗的量,每天3份蔬菜,就大約要吃到1.5碗各式煮熟的蔬菜。水果一份相當於1個拳頭大小或1個飯碗切好的各種水果,每天2份水果,就大約是要吃到2碗水果。

許多外食族覺得,每天要吃足夠份量的蔬果,難度很高,其實只要運用小技巧,就能順利達成目標。例如,可以事先準備水果,處理後放在容易取得之處,每天三餐中,選擇兩餐飯後吃水果,或將水果當作點心。

外食族也可到水果店買切好的水果,但必須注意衛生安全。

蔬果生食與熟食,營養大不同

蔬果中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都能幫助人體生長發育,促進新陳代謝,並維持體內酸鹼平衡的營養素。

例如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防止文明病;但維生素B1、B2及C屬於水溶性,一遇高溫就容易流失,因此大家多半藉由生食水果補充攝取。加熱會破壞蔬菜中的一些營養成分,所以,許多蔬菜最好生吃,如白菜、黃瓜、青椒、生菜、小蔥、芹菜等,可涼拌或做成沙拉。

不是所有蔬菜都適合生吃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蔬菜都適合生著吃。

例如,維生素A、D、E、K以及抗氧化物質β胡蘿蔔素等脂溶性營養成分不會在水中流失。植物厚厚的細胞壁會在烹調過程中分解,釋放出人體可以吸收的成分。因此,番茄加工製品中的番茄紅素含量要高於新鮮番茄。所以,西紅柿不要生吃,可以炒著吃或做成西紅柿湯吃。

營養專家認為,對胡蘿蔔、西葫蘆、西蘭花來說,煮著吃要比蒸、油炸或生吃更有營養,其中油炸是最不可取的,不但營養被破壞掉,而且高溫時產生了不少有害物質。

蔬果料理,好入口、易消化

專家表示,生食蔬果,可以較完整的攝取水溶性營養素。若按大眾飲食指南建議,成人女性一天應攝取9份蔬果,多數蔬果纖維堅韌,必須費時咀嚼才能下嚥,若全都以生食方式攝取,要通通吃下肚恐怕有困難。

一般而言,將蔬果烹調成料理,加熱後能軟化植物纖維,不僅好入口,腸胃也好消化,一般人即可輕鬆達到一天吃9份蔬果的標準。且加熱過程中可去除很多天然毒素,殺死危害人體健康的微生物、寄生蟲及大腸桿菌,更符合飲食衛生的要求。

若榨汁,不宜濾渣加糖

有些人為求方便,喜歡喝市售蔬果汁取代新鮮蔬果,但這樣容易攝取過多糖分及熱量,卻沒有吃到足夠的纖維,建議直接食用蔬果比較健康。如果增加喝蔬果汁,最好使用新鮮蔬果榨成汁,不濾渣、不加糖,才能保留最多的營養素,喝了才健康。

最後提醒大家,每種天然食物中含有不同的營養素,多樣化的選擇與搭配可幫助您維持更健康的身體狀態,千萬不要嫌麻煩而疏忽了均衡飲食的重要!



来源:愛美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