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校門外的學生。(原文配圖)
【看中國2013年09月01日訊】(看中國記者陳柏霖編譯報導) 據《紐約時報》8月29日(週四)報導,17歲的嚴傑琳(音)這個夏天在芝加哥大學鑽研美國革命的文檔,並學習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詩歌主題。她最後的一篇論文是在討論1776年6月上議院對英國國王的一個請願。
嚴傑琳是北京某高中的學生,即將進入高三,她既靦腆又認真。她相信自己在美國的暑期經驗會在中國學生進入美國頂尖大學的激烈競爭中是一個額外的優勢。
她說 : 「閱讀這些文檔的時候,我真的覺得是在靠自己發掘出當時發生了什麼事,跟以前學習歷史的方式截然不同。」
這個夏季有很多中國學生蜂擁到美國,深入美國的生活和文化,有的才年僅10歲 。有些人在努力地學習,旨在提高自己的SAT成績。其他則享受悠閑,參加旅行團參觀拉斯維加斯、紐約和迪斯尼樂園。還有一些參加戶外野營。
夏季前往美國的學生激增是中國數十億美元的海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最新潮流。直到最近,中國大量的教育機構專注在安排中國國內的學生進入美國高校和私立高中。他們給那些家境富裕的自費生提供美國招生的指導,偶爾也包括一些非常傑出的學生。
現在許多中國公司為了迎合中國父母及其子女向海外發展的願望,提供在美國幾週的夏令營,收費5000至15,000美元,這往往是通往美國大學教育或高中學歷的第一步,並已成為在中國的一種聲望的象徵。
但自從上個月韓亞航空214航班在舊金山失事以來,這些夏令營的收費遠遠超出了大多數中國家庭的支付能力,及其有效性一直是全國性討論的焦點。在韓亞出事的航班上,約有70名前往美國參加夏令營的中國學生,有三人死亡。該消息引起了同情,也激起了關於中國年輕人為什麼一定要到海外學習的問題,以及在一個被腐敗和貧富差距擴大激怒的國家裡,關於那些人的孩子可以享受這種昂貴機會的質疑。
北京一家教育機構EIC集團海外教育部門主任、擁有哈佛教育碩士學位的張陽(音)說 :「這是給富裕或至少中產階級以上家庭的特權。我不認為這些海外學習之旅是普通家庭可以負擔得起的。」
他說,在美國,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能負擔得起花費2500美元左右的課程,大約是這種最便宜的暑期班費用的一半。
7月中旬新浪微博上的圖片顯示,一些中國學生在一間美國零售商店外吃漢堡,而他們的老師在裡面購物,憤怒的市民質問為什麼把那些青少年留在那裡閑逛。
經營北京的教育公司USAdaxue的李家鈺(音)說:「人們感到不滿是因為大多數家庭不具備這樣的收入來讓他們的孩子有機會去參加這樣的旅遊,而且他們對這樣做的家庭感到嫉妒。」
中國的教育工作者說,支付這些最昂貴的暑期課程的家庭往往想要確保自己的孩子能進入美國排名50強的院校,所以在這些課程中爭得一席之位的競爭激烈。
一個由中國傑出學者們經營的14,000美元的課程,從100名申請人中接受了26名,他們參加了在美國麻省韋爾斯利學院(Wellesley College)為期兩週的學術課程,隨後一週探訪十幾間頂尖大學和他們的招生人員。該機構的聯合創始人Tomer Rothschild說,參與者是經面試篩選的。
該暑期課程就像一個學術版的小聯盟棒球球探。美國的招生人員們知道,該課程選中的中國學生是最好、最聰明的。
北京四中的李江(音)參加了今年的韋爾斯利冬季計畫,她被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錄取。她選擇了哈佛。
Rothschild先生說在該計畫,「學生們每一分鐘都在管理之下 」。他說,上午8點開始輔導SAT考試,下午是寫作技巧,晚上是更多的SAT考試的準備。
參加該寫作教程的17歲的學生宋可欣(音)說,她被指導如何去打動招生人員。「在中國,我們經常寫別人的事」,她說。「我們都太害羞,不敢談論自己。在我們的寫作訓練上,我寫了我的奶奶。我的輔導員告訴我,通過寫我奶奶,最終應該向招生人員展示有關我自己的東西。
並非所有的暑期計畫都如此專注於學術。北京某企業主管曹大衛不滿中國學校裡死記硬背的學習和嚴格的紀律,花了6000美元把他10歲的兒子雨軒(音)送到加州惠蒂爾基督教青年會(Y.M.C.A.)開辦的一個夏令營。
「我兒子不喜歡中國那種說教式的教育」,曹先生說。「據我瞭解,在美國他們尊重兒童的個性。 」
曹先生說,雨軒與美國學生們一起參加了體育活動,學習了一些英語,他們參觀了好萊塢環球影城主題公園。
一些暑期課程頂多是提供一些觀光和與住在美國的寄宿家庭裡。
上海朝陽高中16歲的學生李卓(音)說:「我去了黃石公園、大峽谷和迪斯尼樂園」,「在加州,美國老師們教我們如何唱英文歌曲,我們住在當地的居民家裡。 」
這兩週的行程花費是5000美元。
一些高端的夏令營的課程是為那些早就知道自己會去美國上大學的高中生打造的。學校的輔導員們說,高中二三年級的許多學生到美國是想提高英語技能,以便申請大學時提升競爭力。
北京四中副教務長施國鵬(音)說,學生們到美國參加暑期學校,就幾乎可以預計他們會想到美國留學。
(點擊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