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EO關鍵詞研究站)
【看中國2013年09月04日訊】孩子的未來需要規劃,但不必拘泥。
規劃並不是憑空預設的,任何目標都要既符合孩子的天性,又符合身處的環境。而我們對孩子的天性並不完全瞭解,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有自己的獨立意志,他的成長不可能完全聽憑我們掌控。至於環境影響,我們就更是無能為力。所以孩子的一生中會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規劃也就只能是一個大概的方向,而不是細化的目標。
孩子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任何一部分都不能單獨地割裂開來。所謂規劃也不是硬生生打入孩子生命中的一個楔子,而是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和他生長在一起。規劃本身就是有生命的,是在成長變化的,既有理性,也有體溫,所以規劃要有彈性,要根據孩子成長的腳步隨時調整,不必過於嚴苛。
孩子有自己的精神胚胎,他自己會尋找自我實現的目標,不應太誇大父母規劃的作用,那些規劃孩子上清華、北大的家長,其實不叫規劃,因為孩子本來就走在這條道上,就像用不著規劃明天要吃三頓飯一樣。那些考上的孩子,多半不是規劃的功勞,是他本身有這個潛質。反過來,假如沒考上,也不能說就是規劃的失敗,因為造成這個結果的因素實在太多,規劃最多算其中之一。
人生是個探索的過程,探索雖然也有目標,但那並不是憑空預設的,就比如我,即使有人規劃我去登珠峰,做再多的工作,那也等於零,因為我根本不具備登珠峰的條件,也沒有登珠峰的慾望,你把我抬也抬不上去。只有那些有慾望又具備可能性的人,才能對他進行規劃,所以規劃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對人的發現,而不是事先的安排。
喜歡嚴格規劃的人,其實骨子裡有種恐懼感,怕失去時間,怕無法控制局面,沒有一個規劃在那裡擺著,就會感到茫然失措,所以必須用計畫將一切歸置好,讓世界變得有序。這實質上就是一種控制,對時間的控制,對人生的控制,規劃本身就有約束的意味,帶有一種強制性。
在社會領域,計畫經濟和自由經濟屬於不同的方向,如果我們認同自由經濟,認為它可以實現資源的更佳配置,那麼人也是一樣,非計畫性的培養可以讓孩子的天賦得到更好的發揮。計畫經濟也有它的好處,可以集中財力辦大事。但是那個指揮人們辦大事的人,如果不合格,辦出來的事就很糟糕。
孩子如果是在養育者的嚴格規劃之下,按照某種預設的軌道去成長,如果那軌道有問題,後果就會很嚴重。即使軌道設計得不錯,由於計畫本身的強制性,也往往會壓抑孩子的生氣。孩子沒法下車,沒法投入軌道以外的生活,失去選擇,也就失去自我,說不定他到達終點之後,反而感到失落,遺憾於沿途那些風景,遺憾於自己任人擺佈。
孩子的未來是否需要規劃,這也是因人而異的事。譬如我,我是個比較散漫的人,對我來說,人生是一次旅行,當然也有目的性,但不絕對,不嚴格,一路都在分神,常常會改變計畫,但到最後還是很愉快,收穫頗豐。哪怕有些失誤和挫折,也是一種體驗,也很美好。所以,我對自己也很滿意,我覺得這樣的人生也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