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9月10日訊】過去十年以來,中國一直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製成品出口引擎,以及金磚四國時代的核心新興市場國家。但來自其他國家日益激烈的競爭,正在促使製造業逐漸撤離中國。投資者接下來應該如何應對呢?
雖然很難想像一個沒有中國作為製造業超級大國的世界,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在全球範圍內也曾經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出口國。過去三十年以來,中國一直持續贏得市場份額,而且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更是加快了增長步伐。
中國的市場份額增速正在趨平
中國花費了二十五年的時間,才佔據了美國進口總額中的第一個10%,然而僅僅在九年之後這個比例就上升到了20%。到2010年,中國在美國進口總額和製成品進口額中分別佔據19%和29%的比重。然而,自2010年以來,由於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以及競爭加劇,中國的市場份額增速已經開始趨平。
投資者對此其實不應該感到意外。全球製造業中心的長期變遷實際上是相當尋常之事。例如,從五十年代開始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日本都是全球的一個主要出口國——在1986年巔峰時佔美國進口總額20%的份額。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競相效仿日本。但在八十年代中期本幣匯率大幅升值從而使得出口產品價格相對昂貴之後,日本和中國臺灣讓出了他們的領先地位。
哪些行業易受影響?
今天,我們認為投資者應該密切關注中國最易受到影響的行業。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最近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 在服裝、玩具、電子消費品、電腦與配件以及機械設備行業已經可以看到一系列疲軟的跡象。2010年美國從中國大陸進口服裝的所佔份額從2001年的8%躍升至40%。同期美國從墨西哥、多明尼加、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進口服裝的所佔份額從25%下跌至12%。然而,過去兩年半以來,中國在美國服裝進口額中所佔的市場份額已經下滑了超過5個百分點,而這部分份額讓越南、孟加拉國、印度和印尼瓜分了。
越南是一個大贏家
過去十年以來,越南一直是一系列自由貿易協定(包括在2007年加入世貿組織)的大贏家。耐克在越南生產的鞋子已經在該公司總產量中佔到四成比重——超過了中國。我們認為,投資者應該留心鞋類與服裝行業中其他跨國公司以及他們的供應商,因為他們通過向中國以外地區擴張,可能獲得顯著的成本效益。
即便在產品這類在中國看似很有韌勁的行業中,變化也是即將發生。中國儘管擁有強大的供應商體系以及其他競爭優勢,但其市場份額的增長已經處於停滯狀態,而越南的市場份額已從一個極低的基礎上翻了一倍。繼2010年的英特爾之後,三星、諾基亞及其他電子產品製造公司都已紛紛在越南投資建廠。
墨西哥受到汽車行業的關注
中國旨在向汽車、航空航天零部件和工業設備等更高端的製造行業進軍的雄心可能會因為墨西哥的橫刀奪愛而擱淺。隨著大眾、日產和本田等全球汽車製造商在有競爭力強的勞動力成本以及優惠貿易協定的誘惑下,日益把墨西哥作為一個出口基地,墨西哥的汽車產量在未來五年內有望從2012年的290萬輛上升至400萬輛。
我們認為,墨西哥和越南目前正處於有利的境況之中,有望在世界出口領域中贏得市場份額,而印度、孟加拉國和印尼也很有可能會在製造業從中國的撤離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製造業從中國的撤離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而且一些中國公司將會通過移向價值鏈上游或者自身也轉戰海外來應對這些挑戰。投資者需要瞭解這些變化正在如何展現,以此確定那些有望從中國製造業的霸主地位日益動搖中獲益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