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0月28日訊】中國歷史上,朝代滅亡常伴隨著惡性通脹,二者就像屠刀與脖子一樣親密。諸如新莽、東漢、北魏、蕭梁、隋、南宋、金、元、明、民國等朝代的末年,均有高通脹。其中,元代是中國古代史上惟一一個始終使用紙幣作主要流通貨幣的朝代,而通脹的幽靈也幾乎貫穿其始終。
南宋與金均為元所滅,二者在滅亡之前也都面臨著相當慘烈的通脹。南宋因為採用分界發行貨幣的辦法,單從物價上不易看出通脹真相。但據彭信威《中國貨幣史》估算,蒙古1276年佔據江南時,紙幣十六界會子要4500貫才合白銀一兩,較第一界會子已經通脹不知道多少萬倍。金代末年的通脹也相當惡性,交鈔百緡(百萬文)只能買一碗麵,到最後萬貫(千萬文)只能易一餅。四民失業,或傾族遠逃,或鋌而走險,戰士也喪失鬥志,終至潰敗覆滅。
元初,治理者看到南宋、金末的惡性通脹的教訓,比較謹慎,中統元年(1260)發行中統鈔,嚴格遵守銀本位,有十足準備銀,且准許兌現,因此通脹控制較好。但1276年後權臣當國,開始濫發寶鈔,且禁用銅錢,還將各種發行準備庫中的金銀集於大都,引起各地物價飛漲。此後1287年發行至元寶鈔,五倍於中統鈔,1309年發行至大鈔,又五倍於至元鈔,至此官方發行鈔票已公開貶值25倍,實際遠不止此數。到元末的順帝至正十年(1350)又發行至正交鈔來收拾殘局,無任何金銀準備,幾是「紙本位」。通脹至此如脫韁野馬,再也無法遮攔。元末米價比中統初年上漲六、七萬倍。民間交易,紙幣用車載,差不多一車紙幣也就買一車衛生紙。紙幣基本失去流通功能,百姓多進入實物交易經濟狀態,酒肆商鋪也多自製代用貨幣,一下子就回到「兩隻斧子換一頭羊」的原始社會階段。有首民謠充分反映了惡性通脹下百姓的憤怒:「堂堂大元,姦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賢愚。哀哉可憐!」
元代通脹的成因,傅筑夫、彭信威、千家駒、李劍農等學者均有揭發,現在輔以個人意見,撮要述之:
首先是因為財政赤字,為彌補龐大赤字,政府只好濫發鈔票。財政赤字的首要因素是軍費。元代幾乎年年用兵,從早先的耀武東南,籌防西北,到稍後的東征日本,南伐爪哇,到中期的平定南方及西南地區各少數民族叛亂,再到末年的群雄並起,顧此失彼。龐大的軍費開支,加上腐壞的吏治、狼狽的公共賦稅能力,使得元代的國家財政赤字十分嚴重,且幾成常態。財政赤字還因為對內維穩,不是維護社會穩定,而是維護官員胥吏階層的穩定。所謂通脹來了,讓公務員先跑!譬如至元二十一年(1284)、至元二十三年(1286)兩次為官吏增加俸給,第一次大約加薪50%,第二次再次加薪50%。到至大元年(1308)就更離譜了,用至元鈔照中統鈔原俸發給官俸,相當於增加5倍薪水,因此而全年支出5億貫,超過當年歲入一倍。財政赤字的末一個原因,則是權貴集團的奢侈無恥,像文宗時宮中養的獅子老鷹一類的動物,吃肉就要花一萬多錠,當時國庫年入也不過三百多萬錠。至於元代的財政赤字有多嚴重,僅舉至大四年(1311)為例即可知一斑,當年日用、軍需、土木、賞賜等開銷共2000多萬錠,國庫存鈔只有11萬錠,不及支出的二百分之一。
其次是政府盲目大上公共工程,前引民謠中的「開河」即是一例。順帝十一年(1351),命賈魯為總治河防使,發河南、山東、河北、江蘇、安徽十三路民工15萬、軍兵2萬治河,開鑿兩百八十里新河道,使黃河東去,合淮河入海。時緊工迫,費用不足,怎麼辦?還是老辦法,加印鈔票。雕版印刷術這時早已成熟,印刷的鈔票精美絕倫,可惜鈔票不是藝術品,沒有購買力的鈔票再美也不過是一張廢紙,當時民間喚的觀音鈔即是絕妙諷刺:「觀音鈔者,描不成,畫不就,如觀音美貌也。」
再次是吏治腐敗。政府信用既已接近破產,吏治之污穢只有變本加厲。就鈔法而言,本來官方明文規定民間可持昏鈔(舊鈔或有部分磨損之鈔)去回易庫按原值調換,但官吏結黨營私,上下其手,往往只給5折乃至更低比率的兌換,甚至百姓等候多日還兌換不到,而通脹一日比一日猛,多等一天,就貶值多一分!在市場上購物或繳納稅收時,昏鈔又不能使用,幾同廢紙!此外,昏鈔一般收到庫中,即行燒燬,又有監燒官吏,將應燒的昏鈔指為偽鈔,以顯才幹或逼收鈔者行賄,這就使管庫官吏更加不願回收昏鈔。於是一切鈔法,名曰便民,最終都成害民!
1351年,紅巾起義爆發,此時的元順帝卻為西番僧所惑,佞於佛事,驕奢淫逸。於是「海內大亂,軍儲供給,賞賜犒勞,每日印造,不可數計。舟車裝運,軸轤相接,交料之散滿人間者,無處無之。」與此同時,「物價騰踴,價逾十倍」、「京師料鈔十錠,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縣,皆以物貨相貿易,公私所積之鈔,遂俱不行,人視之若弊楮,而國用由是遂乏矣」。猶如沙灘上種花、空中蓋樓的至正變鈔宣告失敗,元朝財政也徹底崩潰。1368年,朱元璋於南京建立明朝,元政權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國號,與明朝對峙,史稱「北元」。中原的元政權,可說是滅亡了。儘管通脹不是其滅亡的唯一原因,但畢竟是重要原因或致命誘因。
中國人民銀行出版的《金融知識國民讀本》說,「每一次通貨膨脹都是一個劫貧濟富的過程」。學者時寒冰更直截了當:「通脹是窮人的眼淚」。與此同時,更有論者指出,通脹也是政府徵收的稅收。對照元代的歷史來看,這三種說法都非虛言。劫貧濟富的過程持續得越久,窮人的眼淚越滂沱,社會就越不穩定,大規模社會革命爆發的可能也越大;政府利用通脹變相徵收的稅收越高,遭到反彈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合法性也就越岌岌可危。元代的高通脹及其滅亡,即是一個有力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