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1月06日訊】中本桑,我今天中午沒吃拉麵,吃的‘麻婆春雨’,還不錯,你也吃這個吧。」這是公司同僚吃完飯回來給我的食堂午餐推薦,順口應酬完後,腦子忽然一動,覺得這幾句話有點意思。試想,如果把這樣一段半中文半日語的話說給純中國人或純日本人聽,保準兒他們都會聽到暈菜,估計也只有我們這種旅居日本的華人才能心領神會。
先說吃拉麵,對於國人來說,雖然蘭州拉麵和日本拉麵在國內已是屢見不鮮,國人也已勉強接受了拉麵之說,但吃和拉弄在一塊兒,多少還是讓傳統國人有些不感冒。至於麻婆春雨,估計國人雖能猜測到也許與川菜的麻婆豆腐有點不正當關係,但春雨就是粉條卻絕對是出乎意料的。其實這道菜就是四川風味的肉末炒粉絲,一道日式中華料理而已。思及此,不覺就為旅日華人的這種語言表述莞爾了,我們權且稱這種特殊語言為中日混搭語吧。
喜歡徐志摩的詩,尤其是那首「沙揚娜拉」(再見),那是作者1924年隨印度詩人泰戈爾訪日回國後的激情之作,也是我過去接觸的不多的中日混搭語表述模式。來日後,礙於語言障礙,一開始也是手嘴並用地說著半吊子日語,隨著日語的漸漸「上手」(精通),與旅日華人之間似乎自然而然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半日半中的語言形式。比如媽媽告訴孩子:「‘阿嫂比’去吧!」(玩去吧)。主婦之間的「一起‘卡伊貓撓’去呀!」(買東西去呀),老年人之間直奔主題的「菜,熬姨細?」(菜好吃嗎)等等。
在這裡想特別提一下的是,除了這些,還有一些特殊的帶有方言特點的半日半中語言形式存在。像筆者居所的鄰家幼童,一次,筆者在小區看到他風風火火跑回來,就順嘴問了一句:「幹什麼去了?」結果這小子一句山東方言加日語的「去‘捏邊兒’‘阿嫂比’了(去那邊玩了)」,讓我徹底無語。「80後」、「90後」也用他們的特殊方式演繹著中日混搭語,像「滾犢子‘酷大傻矣’」(請你滾)、「去死‘偶奶嘎一’」(拜託你去死)等等敬語版混搭中日罵人語,簡直絕版了。
不過,也有一些特例不宜推介,朋友的奶奶來日時已是八十餘高齡,學日語就不要提了,但老人家每天聽孩子們打電話「貓洗貓喜」(餵餵),她也學會了,一接電話就「毛主席毛主席」,同樣讓人哭笑不得。除此,「八嘎」(混蛋)似也不能亂用,這句話倒是早早中日共通了,貿然使用就有點找抽的感覺。
例子不勝枚舉,也就不舉了,但僅從上述例句我們已可以看出,它涵蓋了各個年齡段和階層的旅日華人,所使用的中日混搭語雖然有大同也有小異,但總體來說,它畢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旅日華人的語言現狀。形成這種語言環境,固然與所在國語言有著不可分的關係,但也與華人的出身地、文化素養、年齡等因素有關,尤其是與華人的生存能力、適應能力和漢語言的豐富多彩有著直接的關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似乎也可以把這種現象稱作是一種文化現象了。
以此類推,估計,國人在英語圈、法語圈等地也會形成同樣的專用語言環境並有不俗的表現。至於老外們是否也會在他國形成這樣的語言環境,不懂,也就不知,但起碼,以我們瞭解的日本人,基於其國民根性,在上海、北京等地就也沒能發現他們操用此類語言。
来源:日本新華僑報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