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最高境界為「養心」

作者:郭立中 發表:2013-11-09 14: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11月08日訊】仁者壽,「天與地」背景下的思考

五千年前,黃帝、岐伯在崆峒山上討論人的生理、病理變化,他們兩個人的對話記錄形成《黃帝內經》這部著作,後成為中醫的奠基之作。他們二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和人事,核心思想包含了「天地人」的概念。正是這個概念讓我們敢斷定即便再過五千年中醫這門醫學依然不會落後。

中醫認為每個人就是一個小天地、一個小宇宙,天地之間有什麼,我們體內就有什麼。舉例來說,瀰散在整個天空的是大氣,我們人體通過肺和大氣相通。所以,肺在五臟裡的位置是最高的,《黃帝內經》就說肺為華蓋象徵著天。再如,佔地表面積最大的是水,水往低處流。我們人體腎管水,所以「腎」的肉字旁在下面,它在五臟的位置最低。水佔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七十,我們體內水分同樣佔百分之七十。不但比例一樣,裡面的成分也一模一樣。每個人的血液、汗水、鼻涕,醫學家化驗發現,鉀、鈉、氯、鈣這些電解質濃度,包括滲透壓、PH值都跟海水一模一樣。 

在危急情況下,比如人出現昏迷,我們都要掐人中。但這個地方顯然不在人的中間,怎麼叫人中呢?中醫思考人的所有問題,是把人放在天跟地的大背景下思考的。人跟天相通,靠兩個鼻孔,跟地相通,靠的是嘴巴,那這個穴位就處在人跟天地相交的位置。中醫在危急的時候,針刺這個地方,甚至掐這個地方,就可以使人保持跟天地相通、挽救生命。這個穴位上面三個陰爻,下面三個陽爻,上面是坤卦,下面是乾卦。這樣就組成了六十四卦裡面的泰卦。《易經》裡面解釋泰卦叫「小往而大來,天地交而萬物通。」為了便於理解,上面三個陰爻,我們用水來代表。下面三個陽爻,我們用火來代表。水永遠是往下流的,火永遠是往上走的,這樣水和火自然就可以動、可以通。所以,中醫治病很強調因勢利導,強調我們體內的氣血就是要動,就是要通。中醫這門醫學是天地人的醫學,《黃帝內經》裡面講,「治不發天之紀,地之理則災害至焉。」

我們每個人雖然是個小天地,但能量極其有限,而我們外面的大天地無所不能、無所不知。那我們怎麼才能夠無所不能、無所不知?老祖先叫「學問深思始通神」,就是要效法天地,才能夠跟外面的大天地相通,才能夠無所不能。那麼,向天地學什麼呢?《大學》裡面講以德潤身,也就是學習天地的德行。《黃帝內經》的原話叫「德全不危」,孔子在《論語》裡面直接講「仁者壽」。「仁者壽」的「仁」最少有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單人旁代表人,上面一橫代表天,下面一橫代表地。我們人要善於向天地學習,學習天地那種真誠、無私、奉獻、幸運、平等、包容的精神,自然就可以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輝;第二層含義,單人旁代表人,這邊是二,兩個人,時刻要想著他人。過去繁體字這兩橫是等長的,表示人跟人是平等的,沒有高低富貴貧賤之分,只有社會分工不同而已。社會上沒有一個行業是多餘的,對每個人的勞動都要尊重,都要感恩;第三層含義,按《易經》來講,第一卦——乾卦叫元亨利貞,把它具體化為春夏秋冬,真正有收穫的季節只有秋天這一個季節。老天要讓你有所收穫,必須要忍受炎熱的酷暑;要見到春暖花開,到處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必須要忍受三九寒冬。所以,我們人首先要學會忍。老天對我們每個人絕對都是公平的,但是在關鍵的時候你忍不過去,老天就把這個機會收走了。所以《金剛經》講,一切法得成於忍。只有忍人所不能忍,而後才能得人所不能得,忍是前提。

不怨人,氣血沖和「百病不生」

我們去故宮,在中和殿還能看到乾隆皇帝寫的匾額:允執厥中。為什麼把我們叫中國人?與這四個字有關係。中國人做事情是不偏激的,說話做事要注意不要太過,不要過激,要注意把握好一個度,恰到好處,要守好中。要守好中離不開和,只有平和才能中正。我們祖先也在思考,天地萬物是怎麼來的。說得簡單一點,是從「一」來的,但是老祖先發現到「二」這個層面不行。直到今天我們罵人,會說這個人比較「二」、「二桿子」、「二百五」,跟「二」沾邊都不好,為什麼呢?因為「二」是陰陽二氣,是兩個極端。

老子發現必須有第三種狀態出現,什麼是第三種狀態?既不屬於陰也不屬於陽,既包含陰也包含陽,就是「和」的狀態。有了這股和氣,三生萬物。看漢字,一劃一橫,二劃二橫,三劃三橫,到四還需要劃四橫麼?四一個方框,表示範圍,裡面一陰一陽,就可以遍生萬物。萬物出來以後,我們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進行分類。懂得五行裡面相生相剋的規律,到了六,六六大順。到了七就一個週期,這個週期裡所有變化、所有現象可以用八個符號來代表:八卦。懂得了八卦裡面的規律,你的事業自然會長久。

我們民族很重視三,包括三的倍數,一般不強調十。十表示圓滿,而我們祖先強調最好的境界是花未盡開月未圓,人生要一直處於奮鬥之中。你什麼時候感到自滿了,就開始墮落了。所以,孔子在《論語》裡面講:「禮之用,和為貴」。和是世間最寶貴的東西。孟子也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直到今天我們還講家和萬事興,做生意要和氣生財。一個字能概括我們的文化,代表我們的傳統與文明,代表我們價值的,那就是「和」。「和」在我們體內也是同樣重要。中醫的說法叫氣血充和,百病不生。體內氣血處於和的狀態,疾病傷害不到你。

怎樣使我們體內的氣血處於和的狀態?要記住這三個字:不怨人。世上沒有埋怨人的學問。按照天地人的概念,人處在天地的中間,每個人跟天相應,身上就有優點;跟地相應,身上就有缺點。所以,我們講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關鍵在於我們善不善於發現、善不善於尋找。善於發現身邊每個人的好處,找他的長處、優點,中醫叫聚陽。陽氣是跟天相應的,是往上走的,第一感覺就是身體輕快,精力充沛,使不完的幹勁。相反,同樣是一個人,天天挑人家的毛病,找人家的不是,中醫叫聚陰。陰氣是向下走的,就會感到週身困頓。一件事來了,能偷著樂,你就是活神仙,天天生活在天堂裡面。相反,同樣是這些事情,動不動就生氣,那就是鬼,天天生活在地獄裡面。天堂跟地獄在什麼地方?都在一念之間。

一陰一陽,執簡馭繁應「萬變」

三皇五帝時代給我們留下了三墳五典,「三墳」即《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易經》。老祖先把《易經》排在第一位,這對我們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提示:第一點,老祖先希望子孫後代以後遇到再複雜的問題、再複雜的情況,一定要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簡易化。如何簡單化簡易化?就看《易經》的易怎麼寫:上面一個圓圈中間蹲一點,象徵著太陽,底下這麼寫象徵著月亮。太陽代表白天,白天屬陽;月亮代表晚上,晚上屬陰。太陽大,大屬陽;月亮小,小屬陰。太陽光線強,強屬陽;月亮光線弱,弱屬陰;太陽主動發光,主動屬陽,月亮被動發光,被動屬陰。太陽運行週期長,365天,長屬陽;月亮運行週期短,短屬陰。這樣萬事萬物,所有變化都可以用陰陽兩方面來代表,如此就可以執簡馭繁。

中醫是很複雜的生命科學,看我們祖先是如何把它簡單化的。癌症、愛滋病、SARS、禽流感等,不管什麼新的疾病,在中醫看來不是偏寒就是偏熱,只有這兩種可能。那怎麼治?《黃帝內經》裡講得很簡單,寒者熱之。寒涼的病用溫熱的藥物來治。那火熱的病呢?熱者寒之。用行業內的話來說,遍地無閑草,看你找不找。草木都有天性,不是偏寒就是偏熱,中醫治病就是以偏糾偏。

《易經》排在第一位對我們的第二點啟示是變易。我們頭頂上的太陽,剎那之間,位置都不一樣,處在變化之中。所以,老祖先希望子孫後代幹事都不是機械的、僵化的、死板的、一成不變的,必須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用中醫的話講,一母生九子,子子不相同。同樣是一個媽媽生出來的,性格都不一樣,體質怎麼能完全一樣呢,保養也就應當不一樣。

《易經》排在第一位對我們的第三點啟示是,老祖先希望我們能學會以不變應萬變,即不易。世間的現象這麼複雜,春夏秋冬都不一樣,這麼多變,但是天上永遠只有一個太陽、一個月亮。我們要抓住這些不變的東西,學會以不變應萬變。《黃帝內經》的原話叫「智者察同,愚者察異」。中醫既然是道,老祖先界定得很清楚,大道至簡。科學等於簡單,不等於複雜。

我們說話也好,做事也好,都要從陰陽兩方面去考慮,養生也不例外。人體最上面的部位是頭,最下面的部位是腳。最上與最下就構成一對陰陽。腳要注意保暖,中醫講,寒從腳下起。所以,夏天天氣再熱我們都要穿襪子。頭則要涼,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熱昏了頭。睡覺也不例外,睡覺的時候要右側臥,捲得越緊越好,保養陰氣。醒來的時候要越展越好,振奮陽氣,亦屈亦伸,亦陰亦陽,缺一不可。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裡面說「睡不厭踧,覺不厭舒」,我們體內的正氣與邪氣構成一對陰陽。中醫認為,人體的所有疾病都是體內的正氣不足。

我們的文化除了強調一分為二之外,更重視的是合二為一。兩口子,男的屬陽,女的屬陰,表面看起來是對立的,但是人家是一家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正氣與邪氣,表面看起來是對立的。但改邪可以歸正,再壞的壞人,再惡的惡人,放下屠刀都可以立地成佛。我們的文化講究仁者無敵,沒有敵對面,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道法自然,起居有常重「天補」

從道法自然談中醫的養生,中醫養生就很簡單。簡單到什麼程度?那就是該吃飯就吃飯,該睡覺就睡覺,該穿衣就穿衣,一切順其自然。《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中第一句話就是起居有常。狹義點理解,起就是起床,居就是睡覺,起居一定要有規律。睡覺也不是躺在床上閉著眼睛就叫睡覺,中醫的說法叫先睡心,後睡眼,心裏先做好睡覺的準備工作。晚上9:00—11:00即亥時,工作再忙在這個時間範圍內也必須睡覺,否則等於你沒有休息,等於你天天在透支。前面講,腎主水、心主火。心火必須下到腎水裡去,才能溫暖,體內才能形成泰的狀態。心火怎麼才能降下去?就是要利用太陽下降的力量把心火降到腎水裡去,特別是在子時之前、太陽離我們人是最遠的時候。心火降不下去,不按時睡覺,中醫前輩是怎麼形容的?「望穿秋水盼郎歸,而郎總是不歸。」心火下不去,腎水就起不來。

中醫重視的是晚上亥時子時丑時,即晚上九點到凌晨三點的睡眠,這三個時辰是一天內的冬季。這三個時辰過了之後,寅時卯時辰時是一天內的春季。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我們祖先是重點利用早晨六個小時的,要把一天所有事情辦完、處理完。為什麼?經過一天的休息,早晨起來,頭腦最清醒,做任何事情效率最高,事半功倍,關鍵是不傷身體。那要早起,必須以早睡為前提。直到今天我們到醫院找大夫開藥方。中醫講方位,方位後面講時間。東方代表春天,代表一天中的寅時卯時辰時這三個時辰,西方代表秋天,代表一天中的申時酉時戌時這六個小時。所以,中醫大夫開藥方,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開時間。最大的藥方是什麼?就是按時睡覺。這個藥方你不服,找醫生吃再多的藥也沒用。用中醫的說法叫,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天補。因為藉助天地的力量恢復我們的生機與生命力,是任何藥物、任何食物達不到的。

所以說,中醫治療疾病更有優勢。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裡講「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制之,食療不癒,然後命藥。」中醫叫藥食同源,直到今天到廚房都能找到很多中藥。比如生薑,生薑是辣的,可以散火。生薑切開的斷面是黃色的。黃色在五行裡面屬土,即人的脾胃,所以生薑可以暖胃。生薑可以活胃降溺,治療胃脹。中醫講了胃氣以降為順,以通為用。胃氣只能往下走,不敢往上走,靠的是生薑。《神農本草經》裡面講,生薑性為溫,久服,去臭氣,通神明。老外吃薑吃得少,所以外國人香水產量銷量很高。我們每天都吃薑,久服,可以去除體內的臭氣。再如紅糖水沖胡椒粉,可以緩解女孩子的痛經;將小茴香花椒各半斤、再加食鹽一斤炒熱,粗布包緊把胃暖熱,可以緩解胃痙攣、胃痛。這些材料都可以在廚房裡找到,所謂大道至簡,沒有那麼複雜。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