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1月15日訊】在我國古代,代表「窗」字意思的字比現在要多得多,除了「窗」字外,還有現在還在用的「牖」以及已經不當「窗」字用的「向」字和「囧」字等。只不過,古代代表窗意的這幾個字,也各有分工,意義不盡相同。
《說文解字》曰:「在牆曰牖,在屋曰囪。窗,或從穴。」古代的房子是前堂後室,室的前窗叫「牖」,後窗叫「向」,朝上的才叫「窗」。「窗」字與「牖」字的窗意在這裡就不累述了,因為我們現在還在用著,「打開天窗說亮話」,這裡的窗就是「窗」字的本義。「牖」作為窗意,從 《詩·召南·採蘋》:「宗室牖下。」到明·歸有光 《項脊軒志》:「扃牖而居。」再到《紅樓夢》:「蓬牖茅椽,繩床瓦灶。」等,真是不勝枚舉,數不勝數。
先說「向」字,上帝造「向」字時,就把它造成了一扇窗戶的模樣。而且是「朝北的窗戶」。它是一個像形字,從甲骨文的字形來看,周圍是座房屋,中間的「口」就是一扇窗戶。金文、小篆的字形與甲骨文基本一致,到了楷體時已經看不出「牆壁上開窗戶」的樣子了。
《說文解字》 裡說:「向,北出牖也。」《詩·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意思就是說,用泥土把朝北的窗戶塞好,把門縫塗好,準備過冬了。與牖一樣,不久,「向」字就擴大了本義,泛指所有的窗戶了。《荀子·君道》:「便嬖左右者,人主之所以窺遠收眾之門戶牖向。」《齊民要術》:「閉戶塞向,密泥,勿使風入漏氣。」這裡的「向」已經是普普通通的窗戶,不是單指「北出牖」了。
日本漢學家白川靜(1910——2006)在他的《常用字解》裡,說「向」的外框是窗之形,裡面的「口」是置於窗下的祭神之器。人們在有光線的地方迎神,「向」是迎神祭神之窗。我國民間的神多是坐北朝南,他的這種解釋也有一定道理。
至於「囧」字,有些人以為這是一個新字,因為在網路上常常用到這個字,非常流行,又長一副「窘」樣,所以它就成了鬱悶、悲傷、無奈、尷尬、沮喪以及變態猥瑣的代名詞。殊不知它也是一個古字,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外面的大「口」不是人臉是房屋,裡面的「八」和小「口」也不是因為沮喪而下垂的眉毛和受委屈而張開的嘴,而是一扇窗戶。許慎在《說文·囧部》裡這樣介紹說:「囧,窗牖麗廔,闓明也。」只是這個「囧」當「窗」字用的時間並不長,很快就被當作是窗口射進來的光線了,有了「通明」「光明」之義。但不管怎樣,它還是有過「窗」的歷史的,我們也不能把它的本義忘了。
瞭解這麼多「窗」字,在我們閱讀古文時,心裏就有一種光明、透亮之感,遇到這幾個字當「窗」字用時,心中就會豁然開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