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公司瞄準國際舞臺

作者:麥迪遜•馬里奇 發表:2013-11-25 12: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11月25日訊】貝萊德(BlackRock)、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和先鋒(Vanguard)或許是全球基金業的龍頭,但中國快速成長的本土基金公司可能很快就將與它們構成激烈競爭。

諮詢公司韜睿惠悅(Towers Watson)上週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基金公司主宰了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的榜單。

但如果往榜單的下面看,便能觀察到一個有趣現象:2011年底,世界資產管理公司「500強」中只有9家中國基金公司。到2012年底,這一數字已翻了一番有餘,達到24家。

兩家中國基金公司還首次躋身精英的基金公司「200強」(以資產計)之列,它們是管理著505億美元資產的華夏基金管理公司(China Asset Management),以及管理著488億美元的嘉實基金管理公司(Harvest Fund Management)。

投行布朗兄弟哈里曼(Brown Brothers Harriman)香港業務主管比爾•羅森斯魏格(Bill Rosensweig)認為,中國基金公司有望追隨美國同行的腳步,在10年內躋身「30強」行列。他說:「我並不覺得這個目標定得太高。」

過去10年裡,就資產管理規模而言,幾家美國公司一舉超越了競爭對手。貝萊德、摩根大通(JPMorgan)和紐銀梅隆(BNY Mellon)均在10大基金公司之列,處於同一集團的還有先鋒和道富銀行(State Street),它們在過去10年裡鞏固了自己的位置。

在變局中有所退步的是日本和歐洲的基金公司。

羅森斯魏格相信,中國的基金公司能夠複製美國同行的成功,儘管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十分年輕、僅有15年的發展歷程。

羅森斯魏格表示,中國有80家本土基金公司,就所管資產而言,行業集中度仍然不高,最大的幾家基金公司在本土市場中所佔的份額均不足7%。

但他相信,中國政治前景的日益全球化和人民幣的國際化很可能會令本土基金公司受益。

他說:「一些本土基金管理公司將走向全球化,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某家龍頭基金管理公司將在資產管理規模方面排到榜單的頂部。」

研究公司Cerulli Associates亞洲業務主管Yoon Ng認為,中國本土基金行業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大型機構投資者,如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和職業養老金計畫(在中國稱為企業年金)。

Yoon Ng表示,這些機構主要投資於在銀行擁有分銷渠道的十幾家基金公司,其餘的70家基金公司則在苦苦掙扎。

但羅森斯魏格預計,中國國內的散戶投資者將會為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增長貢獻力量。他說:「我們確實認為,受人口因素和監管變化影響,該行業的前景一片光明。」

他將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稱為過去30年的「頭等經濟大事」。他預計未來10年,中國經濟將持續以8%的增速(相對之前略有下降)增長,推動「創造出大量財富」。

此外,中國大城市的中產階級人數約為4500萬。諮詢機構麥肯錫(McKinsey)近期的一份報告預測,該數字將在未來10年升至2.25億。

羅森斯魏格認為,如果中國投資者將略多一點的儲蓄投入共同基金,可能會引發本土基金業資產管理規模的顯著增長。

中國家庭儲蓄正逼近7萬億美元,但共同基金普及率只有6%,遠落後於美國的38%和英國的14%。

但評論人士一致認為,中國基金業巨頭在全球排行榜上的攀升過程,不會一帆風順。

韜睿惠悅駐上海的一位負責人毛曉佟(Leslie Mao)表示,中國商業銀行下屬的基金公司受益於分銷渠道優勢,但「一些關鍵決策者並不熟悉基金業務的獨特性」。

他說:「一些激勵框架設置得不合理,會影響這些公司的發展。」

總部設在舊金山的基金公司「馬修斯亞洲」(Matthews Asia)的首席投資官何如克(Robert Horrocks)也表示,中國許多大型金融機構的表現就像是「政府的官僚部門,在商業方面進取心不強」。

他說:「中國基金業在過去幾年發展相當迅速,但仍有很大一攤子業務是不適合它們觸碰的。」

據悉,中國許多基金公司有意進軍歐美,此舉被視為與老牌國際基金公司競爭的關鍵一步。但贏得非中國投資者的青睞可能會很困難。

倫敦投資管理公司SCM Private的創始合夥人阿蘭•米勒(Alan Miller)稱,歐洲是塊「難啃的骨頭」。他補充稱,除了少數幾家美國基金公司之外,很少有國際基金公司成功在英國立足。

Cerulli Associates的Yoon Ng表示贊同。她補充道:「說到在海外複製本土取得的成功,多數公司都沒有準備好應對國際基金銷售所需要的那種嚴格的盡職調查和監管審查。

「此外,中國最成功的基金管理公司是通過下屬的分銷網路進行銷售,但它們無法將這種模式複製到別處。」

儘管如此,這些困難恐怕並不能阻止中國的基金管理公司挑戰國際競爭對手。

諮詢公司畢馬威(KPMG)投資管理全球主管湯姆•布朗(Tom Brown)表示,中國基金公司希望「與美國、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一系列公司建立戰略聯盟、簽訂分銷協議」。

諮詢公司普華永道(PwC)駐香港合夥人Marie-Anne Kong表示,中國基金公司「對歐美的機遇很感興趣」。

她說:「中國資產管理公司若想發展,就需要開拓其他市場。打造全球化的投資能力將是一個挑戰,但如果(中國基金公司)將目光投向潛在收購的話,我不會感到意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金融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