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2月29日訊】假如生命只剩3個月,你會做哪10件事?假如為自己寫墓誌銘,你又會如何著墨?面對這些問題,想必縱是曾經滄海的老者,也會思緒萬千踟躕不決,更何況風華正茂的少年!
不過,湖北大學知行學院的320餘名學生,卻在上週陸陸續續完成了這看似不合時宜的難題。昨日,當佈置這份特別作業的老師易鳳霞,仔細批改一頁頁答卷時,學生們那躍然紙上的深省與感悟,讓她感動不已。
給自己寫墓誌銘
多數學生反思人生與親情
「這節課的課後作業,是為自己寫墓誌銘。」上週五,易鳳霞講完《生命教育》這章後,佈置了這份「特別」作業。話音未落,教室裡新聞學專業的44名學生一片嘩然。
易鳳霞已教了5年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昨日下午,她翻看學生的「墓誌銘」,雖千奇百怪,卻都很用心。
新聞專業學生鄧柳寫道:「我曾笑著過每一天。」也有學生以詩總結:「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化為清風,瀰漫天地。」在學生們列出的10件事中,鄧柳第一件就是安排好父母的生活,「如果真的只有3個月生命,親情是我最難割捨的。」記者發現,把回報父母放在10件事首位的同學大有人在,學生作業中瀰漫著濃濃的親情及對生命的思考。
為何佈置這份特別作業?易鳳霞向記者道出了初衷:「90後的孩子們,可能覺得生命還很長,無需規劃。我想通過這份作業,讓他們認真思考生命的意義,好好規劃時間。」大多數學生在「墓誌銘」中表達了「但求無悔」的願景,希望度過愉快而有成就的人生。很多學生在認真思考後,也表達了珍惜親情,善待身邊人的想法。
特別作業引爭議
可探索也應考慮文化差異
「幹嘛要寫墓誌銘,馬上就是新年了,真晦氣。」最初聽到作業要求時有學生很不理解,還有學生覺得,「20多歲的人寫墓誌銘,太恐怖了吧。」
「這位老師以寫墓誌銘的形式,探討大學生生命教育問題,創新值得肯定。」湖大教育學院教授李經天表示,大學生應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定規劃,寫墓誌銘其實是逆向思維的死亡教育,「死亡教育十分重要,但在國內這個話題卻很少被談及,所以學生們反應才如此強烈。」
起初被作業「嚇」到,但一週後,新聞專業學生孫天賜還是想明白很多:「以前生活沒有危機感,通過這次作業,我覺得趁著年輕,要多做點有意義的事。」
華師教育學院院長塗艷國指出,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探索很有必要,但還是要注意一下文化差異。「就像西方人年輕時就立遺囑,國內還不能接受一樣。另類的做法可以探索,但應該考慮文化差異以及基於此的學生接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