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5月09日訊】5月6月下午和5月7日下午,新華社各播發一條關於人民幣匯率的稿件,傳遞出重大的政策信號:人民幣階段性貶值已結束。
5月6日稿件的標題是《人民幣匯率疑似微調,年內已見底?》。最初看到這篇文章,我的心中怦然一動:這是暗示貶值結束了嗎?但看完全文,我覺得似乎不足以做出這種判斷,因為通篇報導都是採訪市場人士,主要觀點「兩邊下注」,頗似美聯儲的話語風格。
這篇報導在解釋人民幣匯率「五一」之後明顯反彈時,有這樣一段話耐人尋味:「近日人民幣走勢的變動主要包含三方面因素:一是由於之前貶值幅度過大,導致技術調整;二是同美國方面的反應有關,美國財政部對此前人民幣波動表示‘嚴重關切’;三是如果貶值過度可能引發資本外流,或誘使更多資金做空人民幣相關資產,帶來負面效應。」
到了5月7日,事情已經非常清晰,新華社又拋出一篇報導,題目是《3月份央行外匯佔款新增1700多億元,人民幣貶值原因浮出水面》。這篇報導直言不諱地說:「外匯佔款數據顯示,央行通過向商業銀行全力買入美元、賣出人民幣,引導人民幣持續走軟,最終用意在於增加套利投機成本、打破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這篇報導還通過瑞信首席經濟學家董濤說,「央行確實在引導人民幣貶值,其目標即在於打擊押注人民幣升值的短線投機客」。
文章還進一步解釋說:「在我國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在外匯市場中扮演著重要的交易對手方角色,因此,人們往往可以通過央行口徑外匯佔款的變化來觀察央行對匯市的參與程度。根據以往歷史數據,如果在一個階段內央行口徑外匯佔款與金融機構全口徑外匯佔款比較接近,則表明央行採取了全力買入美元的行為,這一階段人民幣匯率升值步伐往往出現放緩甚至走軟的行情。」
真是令人驚訝。因為此前坊間一直傳說,央行左右了年初以來的人民幣貶值,但官方從來不予承認。在美國人指責人民幣匯率演進「背離市場化道路」的時候,中方的解釋是「此次貶值就是市場決定的」。
新華社為什麼連續兩天播發關於人民幣匯率的報導,並解密人民幣貶值內情?主要是想對沖貶值造成的負面影響。4月8日,我曾經寫過一篇《人民幣貶值遭遇黃燈》的博文,因為前一天美國對人民貶值發出了「嚴重關切」。當時我曾經判斷,人民幣貶值的目標已經達到,應該不會繼續貶了。但美國人的高調,以及隨後歐巴馬等官員對釣魚島、南海問題的表態,讓本應告一段落的貶值,額外持續了一段時間。這多出來的一波貶值,宣示了中國強硬,但也有一點負面影響,可能嚇住了一些投資者。
今年和明年,中國的樓市和人民幣匯率都必須挺住,否則經濟將出大問題。所以,人民幣匯率可以擴大波動區間,但區間越大,風險越大。如果掌握不好度,將玩火自焚。
5月7日新華社的報導中,以下幾句話也非常值得關註:「此前,跨境資金的外流一度是市場揣測人民幣持續貶值的主要原因,但余永定認為,如果沒有央行的購匯干預,資本外流不足以導致人民幣出現3%的貶值幅度。對於未來的人民幣走勢,瑞信的報告認為,在給投機客‘上課’方面,央行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中國持續的大額貿易和總體經常賬盈餘,決定了人民幣匯率不會一直上演持續走低行情。」
這簡直是鳴金收兵的節奏。
將貶值原因「歸功」央行,是想告訴大家: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爾等不必害怕,無需逃跑,安心在中國投資吧。其實也的確是這麼回事,人民幣沒有自由兌換,國家有龐大的外匯儲備,中國政府掌握巨大的資源,如果國際對沖基金想重演當年在英國、香港、東南亞的做空故事,是沒那麼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