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中國人沒有信仰 哪來的幸福(圖)

作者:白岩松 發表:2015-01-28 08: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5年01月28日訊】每天打開電視或上網看新聞,常看到:‌‌「航班延誤遊客圍攻機場工作人員‌‌」‌‌「機場爆炸‌‌」‌‌「商場砍人‌‌」‌‌「孩子被摔‌‌」‌‌「城管打死人‌‌」……社會時常顯出濃重的戾氣。我們不能只簡單譴責這一戾氣橫生的現象,也不能指望肇事者被懲罰就萬事太平,此刻,更需要思考的是這些戾氣的根源在哪裡。

我覺得三個因素可以涵蓋中國目前的很多問題。

第一個,來自不信任。現在中國龐大的信任危機是焦慮產生的重要因素。飛機飛不了,如果說是空管原因或是天氣原因,可能沒有乘客會相信。他拿起電話一打,一聽說北京天氣好著呢,就急了,說北京天氣好著呢,你怎麼撒謊?我無意替中國的航空公司解釋,的確,它的服務有時會讓我非常難以忍受。但是我仍要替它申述一點,中國的空中空間給民航的比例只有17%,剩下的全被拿走了。民航也有它非常委屈的一面,因此,有時候不得不撒謊。撒謊,公眾不信任,所以就會焦慮,如果要信任的話就會心平氣和得多。

第二個,我覺得來自中國人的‌‌「怕吃虧‌‌」。人太多了,所以都怕吃虧。我買了票你不讓我走,那我不冤死了。

第三個,最重要的是,中國人已經非常習慣直奔目的,幹什麼事都是直奔目的,過程往往被忽略了,尤其是旅遊。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我從來不習慣那種直奔目的地的旅遊。有一次在廈門鼓浪嶼,98%∼99%的遊客,甚至100%的遊客,一到鼓浪嶼就會直奔日光岩,到了那兒,爬幾步照完相轉身就走。而我離開日光岩不到100米,走進鼓浪嶼的巷子裡,突然看到另一個鼓浪嶼,最美的鼓浪嶼在巷子裡。其實很多風景都在意外當中,但是大家都直奔目的地了。有個外國人寫了一篇文章《跟著中國旅遊團游歐洲》,他跟了一個中國的旅遊團,八天十國旅遊。八天十國旅遊,這在國外是沒有的,只有我們中國有。我們還有世界公園,一個公園裡邊有50多個國家的典型建築,一天就能游完。我們太想直奔目的地了。

這就是過去匱乏所導致的一種急於擁有的心態。但是要忍受它是一個過程,慢慢地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離開這種生活方式,離開這種節奏。機場上安靜的人會多起來,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人一聽‌‌「延誤‌‌」,心平氣和地轉身拿出一本書。有的時候他可能突然還會‌‌「感謝‌‌」,幸虧今天飛機晚點了,我能把這本書認真地讀完了。如果未來有一天,我們有越來越多的人是這種心態就會好得多。

信仰,不幸福

每個人的幸福和焦慮與大環境有關,但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都是原告也都是被告。賣豬肉的人用自己夾著瘦肉精的豬肉掙來的錢,興高采烈地出來買了饅頭,沒想到被別人染了色。然後賣了染色饅頭的人,興高采烈地出來去給孩子買奶粉,結果裡頭有三聚氰胺。我們每個人都在害別人,而每個人又都是受害者,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怎麼去建立一個良性循環?

我想有三個詞可以概括,那就是公平、民主和信仰(或者叫希望)。

第一,沒有公平就不可能讓大家覺得我可以選擇屬於我自己的生活。不公平就會有憤怒就會有焦慮,用一句形象一點的話來說,我希望全中國人民都成為‌‌「富二代‌‌」。當所有的人都成了‌‌「富二代‌‌」的時候,財富就沒那麼重要了。要知道真正敢拋棄財富的人一定是富裕的人。就像大畫家董壽平,他後來之所以成為大畫家,是因為他們家太富了,他就喜歡畫畫,把財產全扔了,一心畫畫成了大家。如果他家庭不富裕他能扔掉財富嗎?他會成為大畫家嗎?當中國人都成了‌‌「富二代‌‌」的時候,生活會靜下來,這需要公平,規則的公平,各方面的公平。

第二,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讓全社會的信任建立起來,因為我參與其中了,就像陪審團。中國現在也慢慢開始讓民眾的意見參與進來,你參與其中了,最後你才會擁有更大的信任感。大家別把‌‌「民主‌‌」當成敏感詞,十七大報告裡頭兩個章節都在大談民主。

最後一個,就是信仰(或者叫希望)。有信仰就會有敬畏,就會有變好的衝動與行動,就會有自覺對惡的克制,個體與社會就會美好一些。

我覺得中國有很大的焦慮痛苦,來自我們的確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度,中國只有1億多人有著各種各樣的信仰,剩下的都是臨時抱佛腳。中國人進廟裡或者到觀裡頭目的非常明確。什麼事?沒孩子,那去找觀音。什麼事?病了,進藥王殿。什麼事?缺錢,拜財神爺。指向特別明確。另外,中國還發明瞭‌‌「許願‌‌」和‌‌「還願‌‌」這一說,全是臨時的,千百年來就這樣。

當然,必須強調,在中國,信仰可不一定與宗教有關,但一定與我們內心的充實有關。我們內心要建立一種信仰,就是要有敬畏。改革開放30年,慾望面前,信仰的核心是敬畏。敬畏是兩個詞,尊敬什麼,畏懼什麼。因此,我一直把它比喻成一條大河兩邊的河堤,這邊是敬,那邊是畏,河的堤壩足夠高,不管河流怎麼波濤洶湧,都不會氾濫成災。但問題是,這100多年信仰的崩塌,敬畏的河堤不在了,或者變低了,因此慾望的河流奔騰氾濫,帶來無數災禍。

人一定是活在希望之中,只要有希望有信仰,人就不會那麼焦慮。

尋找信仰,我覺得這是中國最大的命題。

中國改革頭20多年,要解決人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溫飽‌‌」‌‌「小康‌‌」‌‌「翻兩番‌‌」,全是物質的概念。經過20多年,我們物質達到了一定程度,提出了‌‌「和諧社會‌‌」,‌‌「和諧社會‌‌」不就是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嗎?進入到這樣一個發展階段,一個新的挑戰來了,一個13億的國家怎麼解決人和自己內心之間的關係?

幾千年走過來,中國人的信仰在哪裡?它在一種雜糅了的中國文化裡,在你姥姥給你講的故事裡,在你看的戲裡,在小學課本、唐詩宋詞裡,這些糾纏在一起,養成了我們骨子裡的信仰。比如中國人講究對長輩的尊敬,對孩子教育捨得投入,懂得節儉,還有敬畏天地。

但過去我們有的一些信仰,幾千年來對中國人起到支撐作用的東西被徹底毀掉了。中國傳統信仰是八個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八個字是根基,可現在信的人也不多,如果還有人信,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也不至於那麼嚴重。不信這八個字,是一個根源。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曾經提出‌‌「信仰危機‌‌」,那時候提的‌‌「信仰危機‌‌」跟現在我說的尋找信仰是不一樣的。那時候‌‌「信仰危機‌‌」指的是對內心的挑戰,而現在我們真的要尋找屬於中國人的信仰,它是什麼?它不一定是宗教,但應該是把中國人被摧毀掉的信仰鏈條重新接上。如果一個人活著沒有任何畏懼,他會讓整個社會感到不安。

也有人質疑說,現實中有很多的問題與障礙,可一下子把未來與目標推到了虛無縹緲的心靈與信仰上面,是不是逃避?是不是面對現實難題的一種無能並無奈的潰敗?我想並非如此,正是因為這些難題,我們才更需要有清晰的信仰做攻堅的武器,更何況,我們都得知道,我們打算往哪兒走。

每一個個體,都有自己的路。富裕之後,必是人們的主動選擇。你總該信一些什麼,比如真誠,比如友情,比如適可而止,比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讓自己安寧,也讓周圍的人被感染,沒信仰恐怕就無幸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節選自《中國,再啟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