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5-04-06 00:38:08作者:楚天
「張小泉」剪刀鋪。(網路圖片)
張小泉,安徽黟縣人,從小隨父學制剪刀手藝。其父張思家有一手精製剪刀的好手藝,後與子在黟縣開設張大隆剪刀鋪,自產自銷「張大隆」剪刀,因剪刀鋼火好,耐久用,深得好評。明末清初,戰爭頻繁,張小泉迫於生計,於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帶子張近高來杭,在當時繁華的吳山山腳下大井巷搭棚砌灶鍛打剪刀,招牌仍為「張大隆」,成為杭州張小泉剪刀店的祖店。
由於張小泉製作剪刀手藝為家傳,又採用制龍泉劍的優質鋼鍛打,經過精心製作,打出來的剪子鋒利、輕巧、耐用,且式樣、品種、規格也加以改進,生意逐漸興旺起來,銷路也越來越廣。但是,雖說生意興隆,卻招致同行的冒名仿製,張小泉為區別假冒同名的剪刀,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勢,便將原店名改為「張小泉」。張小泉去世後,其子張近高繼承父業,為保護本身利益,在「張小泉」名字下加上「近記」兩字,視為正宗。乾隆年間,張小泉近記剪刀已被列為貢品。
關於張小泉剪刀,在民間還流傳著一段傳說。那是在張小泉來杭不久,一天,大井巷內的那口「錢塘第一井」的井水變黑了,且腥臭無比。此井是大井巷一帶百來戶居民的生活水源,見此情景議論紛紛,其中一老者說,此井通錢塘江,江裡有兩條成精的雌雄蛇精,每十年要來此相交產卵,今年正好是十年,要想此井永清,除非除去兩蛇。這話傳到張小泉耳裡,心想我張小泉異地來杭謀生,鄰里們待己不錯,於是他仗著自己水性好,拿了一把打鐵的大錘,準備下井殺蛇,在眾鄰里用雄黃酒給張小泉沐浴後,他手持大鐵錘跳入井中,潛入井底,見兩蛇正纏在一起,不等兩蛇反應過來,掄錘打將過去,正好打在兩蛇的「七寸」處,竟把兩蛇的脖頸砸得扇扁的粘在一起。除去了兩條蛇精,井水立刻變清了。張小泉是個有心思的人,見蛇尾彎曲,便悟出了個想法,他模仿彎曲的蛇尾,打造了一把彎柄的剪刀,果然這彎柄剪刀要比直柄剪刀使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從此以後,張小泉的剪刀都改成了彎曲柄。
張小泉剪、刀有近百種,如裁衣剪、繡花剪、旅行剪、花齒剪、修花剪及各樣刀具,其選料講究,鑲鋼均勻,磨工精細,鋒利異常,式樣精美、經久耐用而馳名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