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李輔國(704年-762年),唐肅宗時當權宦官,唐代第一個當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靜忠,曾賜名護國,後改輔國,相貌奇醜無比。李輔國四十歲之前無所作為。安史之亂期間,勸說太子李亨繼承帝位。唐肅宗即位後,被加封為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始掌握兵權,並改名為輔國。之後又因擁立代宗即位,被冊封為司空兼中書令。大權在握後李輔國更加為所欲為,最後被人刺殺身亡。追贈太傅,謚號為醜。
李輔國雖然是個宦官,卻是當朝重臣,因擁立皇帝登基有功,連皇帝都尊其為「尚父」,就是令人尊敬的父親。他知道,皇帝雖然三十多歲,但一輩子連宮門也沒有出過,每天上朝,他便站在皇帝的身邊,替他處理國事,皇帝也樂得一身輕鬆。
但有一天,皇帝告訴李輔國,他想去官外走走。李輔國當然堅決不同意,如果皇帝到了官外,見識多起來,自己就難以挾持。但皇帝不樂意了,耍起了小性子,說:「只要尚父能一個月不出官,我就不出官!」
李輔圉心想,要穩住這個呆子,還得以身作則,就說:「臣不光能在官裡呆一個月,而且能在屋子裡呆一個月。如果臣做到了,皇上也要遵守禮儀,不得再提出宮的事。」
皇帝想了想,就答應了。李輔國怕皇帝悔約,就寫了個條子,蓋上皇帝的玉璽和自己的印鑒。就這樣,一個賭約便定好了。其實,李輔國日理萬機,也是相當的累了,他正好抽這個機會,好好休息一下。現在,宮裡宮外都是他的人,他早就安排好了,各司其職。
皇帝第一次親政,滿朝文武由於沒有弄清行情,竟然沒有一個人上奏,皇帝樂得清閑。一連五天都是這樣,那些反李輔國的人心裏難免猜測,是不是李輔國死了,或者皇帝拘禁了他,準備親政?
到了第十天,捕風捉影的說法越來越多,反李輔國的一方決定試探一下皇帝的態度。那天,皇帝又準備開溜,有個聲音傳來,說:「臣有本上奏。」皇帝只好又回到龍椅上。那個大臣舉報太湖知府貪污賑災款三千兩白銀。皇帝聽了,一頭霧水,問值日官:「貪污賑災款,該當何罪?」 值日官知道,這太湖知府可是李輔同的親信,貪污賑災款是死罪,這要是一說,肯定得罪李輔國;可要是不說,又犯了欺君之罪。皇帝見值日官吞吞吐吐,氣不打一處來,把龍椅一拍:「你到底說不說?」值日官嚇得一頭跪在地上,說:「死罪。」
皇帝聽了,把袖子一擺,也說:「死罪。」
不過一個時辰,這個消息便傳到李輔國那裡,但李輔國並沒有發怒,因為他早把皇帝摸透了,知道皇帝優柔寡斷,不足為懼。李輔國老謀深算,想放長線釣大魚,看反他的人到底有多少,日後好一起算賬。在他的安排下,太湖知府被革職,但並沒有被處死。
反李輔國的人等了幾天,見李輔國並沒有找他們的麻煩,更堅定了他們的想法——皇帝一定是把李輔國軟禁起來了。於是,他們大張旗鼓地開始倒李輔國的行動。 反李輔國的人見李輔國還不出面,膽子就更大了。而李輔國的親信也不由得狐疑起來,李輔國不會是真的被皇帝軟禁起來了吧?他們的心理防線也有所動搖,有的竟然開始倒戈。到第十五天時,皇帝一個早朝竟然收到了十多封奏折。皇帝一時興起,就把這些奏折打開看。這一看,他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奏折都在參李輔國,說他任人唯親,說他挪用公款,說他私造龍袍……
皇帝這幾天十分頭痛,參奏李輔國的奏折都推成一座小山了。皇帝沒有想到,自己和李輔國打了個賭,竟然會引起軒然大波。他左思右想,差人把一個親信叫來。這個親信現任禁軍副指揮,和皇帝是自小的玩伴。
皇帝問親信:「結黨營私,挪用國庫款項,該當何罪?」
親信一拱手,說:「死罪。」
皇帝又問:「意圖謀反篡位,私造龍袍,又是何罪?」
親信說:「當誅九族。」
李輔國為人心狠手辣,當初連張皇后都敢殺,還有什麼事他不敢做呢?皇帝突然下定決心,對親信說:「宮裡宮外全是李輔國的人,他一定知道,我已知曉他的罪行,肯定也在想方設法對付我。與其這樣坐著等死,不如我提早下手。」說完一把抓住親信的手,「你一定要幫我。」親信知道,李輔國為人多疑,自己參與此事,已經沒有退路,只好點頭同意。
這天,是李輔國和皇帝打賭的最後一天。李輔國剛吃完早飯,便覺得腸胃一陣絞痛,忙大喊:「快叫太醫。」可叫了半天,卻無人答應,倒是一隊禁軍將他團團圍住。
皇帝的親信高聲道:「奉聖諭,誅殺叛臣李輔國!」說完,就一刀刺進李輔國的胸口。
李輔國睜著眼睛,歪倒在地。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和皇帝打賭,贏了賭約,卻丟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