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5-10-11 11:23:07作者:
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
香嚴智閑禪師是百丈禪師的弟子,飽學經論,後來參學師兄溈山靈祐禪師。
一天,靈祐禪師問他說:「聽說你一向博學多聞,聰明伶俐,能夠問一答十,問十答百。現在我問你──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來面目是什麼?」
智閑禪師一時語塞,回到住處,翻遍了書本,也找不到答案,乃自嘆:「畫餅不可充飢。」
智閑禪師屢次向靈祐禪師尋求解答:「請您開示我,什麼是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
靈祐禪師卻斬釘截鐵的說:「我若是告訴了你,你將來會埋怨我的。因為我告訴你的答案,那仍是我的東西,始終與你不相干。」
智閑禪師一看師兄不指示他,遂將平日閱讀的所有經典通通燒燬,並說:「我此生再也不學佛法了,我就當個長行粥飯僧就好了,免得勞心費神。」智閑禪師泣辭了靈祐禪師,就前往南陽自崖山去看守慧忠國師的墳墓,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一日,智閑禪師在鏟除雜生的草木時,偶然之間扔擲瓦礫,擊竹而發出了聲響。
智閑禪師頓時省悟。他急返家沐浴焚香,遙遙禮拜溈山禪師。
他讚曰:「和尚實在是太慈悲了,恩德逾父母。倘若當時為我說破,我又怎會有今日頓悟後的喜悅呢?!」
智閑禪師乃做了首偈來表達他的感悟: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溈山靈祐禪師聞得此偈,對仰山禪師說:「此子徹也。」
仰山禪師曰:「這首偈乃是內心意識有所感,所著述得成。待我親自勘過。」
仰山前去會見智閑禪師,說道:「和尚讚嘆師弟發明大事,你且試說看看。」
智閑禪師則舉出前頌,仰山說道:「這首偈是夙習記持而成,若有正悟,可否再試說其他首偈。」
智閑禪師又再做了一首偈:
去年貧,未是貧,
今年貧,始是貧。
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
今年貧,錐也無。
仰山禪師說道:「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
智閑禪師又再度做了一首偈道:
我有一機,瞬目視伊。
若人不會,別喚沙彌。
仰山禪師與智閑禪師會面,得了這兩首偈後,乃回報溈山靈祐禪師道:「且喜閑師弟會祖師禪也。」
智閑禪師芟除草木,偶拋瓦礫,擊竹作聲,忽然省悟。(攝影:乙欣)
徹之偈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一擊忘所知」——香嚴智閑禪師一旦大悟之後,他從前所學的一切佛學知識,就對他沒有什麼重要性可言了。待你一旦達到悟境之後,你就沒有必要死死牢記著,而能將它們忘去。
「更不假修持」——大凡剛剛開始習禪的人,都以為他們必須改變他們的平常心態。他們認為他們不是要進入某種出神或恍惚的狀態,就是要經過佛經裡面時常描寫的各種禪定階段。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習性,是不需要,也是不可能改變的。
「動容揚古路,不墜悄然機!」——自古以來,不少的人抱持這樣一種觀點:大悟的境界必須進入山洞,閉起眼睛坐在那裡冬眠,想像進入「空」的境界。而香嚴卻以活潑的動作顯示了古教的真義。尤其可貴的是,儘管他已進入真空的悟境,並且還以那裡作為他的住處,但他卻沒有採取一種消極否定的態度。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在真空的境界之中,是沒有一法可以稱為動的。你既沒有待在某一個處所,更沒有待在任何一個地方。儘管你每天從早活動到晚,成天說話,揚眉瞬目,行住坐臥,但實際上什麼也沒有發生。「諸方達諸者,咸言上上機!」——這兩句充滿了對自己悟境的自信和驕傲。香嚴智閑禪師果然得到了溈山靈祐禪師的印可說:「此子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