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 農民工榮獲新使命,消化庫存房(圖)

作者:何清漣 發表:2015-12-19 07: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農民工(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12月19日訊】話說本人12月11日寫了篇文章,標題叫做《中國房地產之愁:千萬買家無處覓》,預想了一番中國房地產市場找不到足夠多買家的苦惱。沒想到12月1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決定,將消化天量房地產庫存的劃時代重任落實到數億農民工頭上,期望發動新一輪「農村包圍城市」,將中國經濟拉拔出L型低谷。

市場到底聽誰的話?

政治局會議的說法是「要化解房地產庫存,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擴大有效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媒體標題更像戰前動員:《明年經濟四戰詳解:推農民工市民化消化樓市庫存》。

文件與媒體文章都洋洋灑灑,剖析了無數重大意義。我在此長話短說,大意是:這項政策意味著對農民工的巨大德政,即讓農民工實現出生以來的夢想,成為新市民。前提是參與「住房制度改革」,響應政府號召買房獲贈房產所在城鎮戶口,達到「幫助穩定房地產的預期,從而在某種程度上穩定中國經濟,避免房地產投資的持續下滑的風險蔓延到金融領域,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農民工市民化消化庫存房」,聽起來諸多利好:多年難以推進的戶口制度改革得到落實,農民獲得城鎮戶口,政府幫助房企消化了庫存房,銀行化解了金融危機。要言之,只要農民工願意買房,就像紅色革命歌曲所唱那樣,「滿天的烏雲,哎嗨哎嗨喲,全吹散,哎嗨哎嗨喲,一輪紅日出東方」。

但農民工消化庫存房,至少得具備兩個前提:一是房產所在地有就業機會,就業穩定,才會讓農民工產生住房需求,未來收入有保證。二是經濟實力,即農民工的家庭存款足夠多。略作考察,就會發現,「英明」的中共中央推出的這一新政策,有如愛麗絲夢遊仙境般美好。

世界城市歷史的發展規律,包括中共建政後一些資源城市如內蒙古包頭、工業城市如湖北十堰等的建設歷史,都遵循一個規律:利用資源開發或者產業發展提供的就業機會聚集人口,逐漸建成一座新城市。對中國人來說,紐約建城的歷史也許太遙遠,北京建城的歷史又過於古老,查一下中共建立這類資源型城市與工業城市的歷史並不難。目前,中國的資源型城市共計118座,其中有67座陷入枯竭衰退,年輕人不得不外出尋找工作機會。

中國的中小城市與城鎮,就業機會一直稀缺,能夠提供的主要就業機會就是中共政事業機關的公務員,以及水、電、煤氣等公用事業企業的職位。這些機會在當地幾乎成了世襲制,普通市民難以問津。有門路的人就圍繞該地公款消費建立服務業,為官員們服務獲得生存與發展機會。如果農民工幫助政府消化三四級城市的庫存房,沒能得到就業崗位,只意味著在農村處於待業狀態的農民工,花錢搬到城市成為市民後繼續待業。

中共一直要求全國人民聽從中共的話,哪裡困難哪安家。但讓農民工買房一事,畢竟中間有買賣這一市場行為,市場不聽中共的話,這已經有今年的股市做為實例證明,無需多加論證。無論如何,我還無法想像中國政府會將買房與愛國聯繫在一起,發出「不買房就是不愛國」這類號召。

農民工的錢包有點癟

「英明」的中共中央顯然高估了農民工兄弟的錢包。

據說,房產庫存居高不下的城市大多是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的房價很便宜,「往往只有三四千元一平米」,買一套房加上各種稅費大概也就三、四十萬元左右人民幣。

這房價相對於京津滬深等一線城市來說,確實很便宜;但對於農民工的錢包來說,這個價位則太高。

農民工的錢包由兩種來源構成,一是存款,二是各種收入,包括現實收入與預期收入。

先說存款。2012年,農民人均收入7917元。其時,城鎮居民人均儲蓄存款48041元,而農村居民人均儲蓄存款僅8507元。2014年,由於政府實現糧食收購補貼政策,農民人均收入有所上升,達9892元。就算儲蓄率高達30%,拔高計算,經過兩年積攢,此時農民人均存款最多也就1.5萬元,一家按五口計算,也就7萬多存款。農民家庭沒有養老醫療等社會福利,這些存款要應付醫療、教育等各種開支,因此,指望農民工用全部存款來響應中共的號召購買縣城的房屋,實在很不現實。

再說收入。今年農民工失業現象非常嚴重,世界工廠的主要車間東莞已經成為空城,這情況意味著農民工必須捂緊錢袋。國內媒體也不糊塗,稱「據統計,在縣級城市購房群體中,農民購房佔七成以上。問題是在城市裡居住並且有錢的農民、農民工大多已經買房了,沒買房的要麼是沒錢,要麼是不準備在城市裡居住的」。

政府當然也想到了這一條,為鼓勵農民買房推出的「政策包」包括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利息補貼等,儘管降低了購房總價,但在多數縣城,限於農民的收入不夠穩定,加上沒有就業機會,即使銀行願意貸款,但農民也會因為收入不穩定而決定不買房——除了銀行在貸款合同上承諾,不能按期還款也絕不沒收住房,或者由政府擔保負責還貸。

還有一個可能必須考慮,如果買房的縣城沒有就業機會,農民工得外出找工,房子就得空置。據清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發布的《2015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目前農村戶籍家庭93%都擁有住房。農民工進城買房,意味著農村住房空置;如果再因為去外地就業而空置一套縣城新買的住房,農民工買這房到底圖什麼?

買房並非土改,金錢力量大於中共的號召

顯然,英明的中共中央在鼓勵數億農民工買房時,忽視了城市形成與發展規律,未顧及提供房產的城市必須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大大高估了農民的錢包,用戰爭的動員方式來管理市場經濟,以為只要中共中央一揮巨手指引方向,全國人民就得努力跟進。且不說中共指揮市場這種方式是否行得通,從中共與人民的現實關係來看,人民也未必聽從中共的召喚,中共指向哪裡,人民就奔向哪裡。

在紅色中國歷史上,中共的命運與農民及其後裔農民工息息相關,每到關鍵時刻,農民們總被中共賦予新的歷史使命,而中國農民總是不負中共的重望,每次都能讓中共挾其人多之勢,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心想事成,比如1927年-1937年發動土地革命,發展了革命力量;在國共內戰時期的三大戰役當中,發動農民用小推車保障軍隊供給,打敗了國民中共軍隊;在1950年代發動土地改革,消滅了地主階級,建立了紅色政權。中共建政後的工業化建設,也是利用剝奪農民口中食的方式形成「農業積累」,支持了工業化建設。改革開放之後,又是農民工貢獻了廉價勞動力,80年代支持了鄉鎮企業與出口加工業;世紀之交後再又支撐了中國這座「世界工廠」的十年繁榮。可以說,沒有農民的支持,就沒有紅色中國與紅色革命政權。

但是,中共政權早已蛻變為紅色權貴集團自我服務的自利型政權,中共與農民的關係也今非昔比,從中共革命時期的血肉相連變關係變成了利益嚴重對立的關係。因此,這次北京授予農民工「消化庫存房」的新使命,讓錢包乾癟的農民掏出錢來買一套自己並不真需要的房產,幫助中央「消化庫存房」,完成「供給側改革」,與當年動員農民「打土豪分田地」相比,其難度有如霄壤之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