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房事,這並不是高雅之事,這說法也不雅,因此古人給行房事起了一個文雅的稱呼「敦倫」。
因此,講述「葫蘆瓢」之前,得先說「敦倫」,因為葫蘆瓢是因為講解「敦倫」而來的。
葫蘆瓢與敦倫
西周初,婚俗混亂。周公為整飭民風,親自製禮教民。周公重視婚禮,從男女說親到嫁娶成婚,共分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敦倫七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具體細緻的規定,合稱「婚義七禮」、「士婚義七禮」,為讓「士」人理解如何執行「七禮」,周公遂與妻子一起演禮。可演試到「敦倫」一節時,周公妻滿臉通紅的拒絕演示。妻子不同意演試「敦倫」怎麼辦呢?不能不演示呀。
就在此時,周公看見伯禽擺弄葫蘆瓢,將兩爿重新合為一個葫蘆。周公看到這葫蘆瓢,突發奇想,想到了怎樣演示「敦倫」。第二天,周公把「士」人子弟又召集起來,講解「婚義七禮」,說到「敦倫」時,他拿出一對葫蘆瓢來,以葫蘆瓢喻男女,說到:葫蘆瓢未分之前如混沌一體,剖開之後如男女有別,敦夫婦之倫,就如同把葫蘆瓢重新合為一體,其儀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載的萬物推原之理,於是陰陽合諧,乾坤有序,維綱常而多子孫。……
從此新婚夫婦根據「七禮」行事,原本的教具葫蘆瓢也在婚禮上被奉為禮器:用根繩子拴住兩個瓢柄,表示夫婦二體合一;又得一仰一合地擺在新房內,象徵男俯女仰及子孫繁衍。
以上便是「葫蘆瓢」象徵的意義了。
古代資訊傳遞不便,大家也只是在口口相傳。而這「葫蘆瓢」的象徵意義,在口口相傳中有了新的喻義。
「葫蘆瓢」的演變
到了春秋時期,周公制定的婚儀漸漸被廢弛。孔老夫子重修禮典,修到「士婚義」中「敦倫」一節時,他認為不雅,沒必要寫這個,可以省掉,於是「七禮」就成了「六禮」。可民間還是在使用葫蘆瓢,於是孔子也把葫蘆瓢寫入禮書。但是那時候的「葫蘆瓢」已經不再是婚儀中的禮器,而是夫婦共吃祭祀肉食後以酒漱口的器具。時間一久,不少人認為這是喝「同心酒」的器具。
歷史電視劇《羋月傳》中,我們也看到了這樣的鏡頭,戰國時代的秦惠文王和羋姝用葫蘆瓢喝酒,名為「合巹酒」,那時候不再是周公當年的葫蘆瓢了,表達的意思變成了「夫婦二體合一,同甘共苦」的意思。具體做法是把一個匏瓜剖成兩個瓢,而又以線連柄,新郎新娘各拿一瓢飲酒,同飲一巹。
「巹」是什麼?為何用「巹」?最初當然是周公偶然看到的那個「葫蘆瓢」。但後來意思變了,因為「巹」,是一種瓠瓜,味苦不可食,俗稱「苦葫蘆」。所以,這「合巹酒」在原本的意義之外,又有了夫妻二人要同甘苦,共患難的意思。
葫蘆瓢,最早只是一種單純的禮器,用來象徵「夫婦合二為一,一仰一合地擺在新房內,象徵男俯女仰及子孫繁衍」;後來還有了象徵「夫婦二人合二為一,同甘苦,共患難」的意思,還成了一種酒具。
責任編輯:傍花流水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