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竟然相信毛謙讓國家主席之議並自己取而代之,引來殺身之禍。(網路圖片)
蘇聯作家康•米•西蒙諾夫在其《我這代人的見證——關於斯大林的思考》一書中談斯大林在一次蘇共全會上提出不想再擔任蘇共總書記職務,引起在場的蘇共委員們的驚恐,這是為了什麼?西蒙諾夫的敘述如下:
他(指斯大林——引者注)站在講台上望著全場說道,他年老了,他不能履行受托的一切職責,他可以繼續承擔部長會議主席的職務,可以履行像以往那樣主持政治局會議的職責,但是再也不能作為總書記來主持中央書記處的會議了。因此,他請求解除他的後一項職務,滿足他的這一請求。
這是獨裁者斯大林在他的同事面前提出「讓權」所說的一番話。獨裁者有時會表現出一種謙虛,特別喜歡在「讓權」或「退休」上做文章,但這種行為只是在演戲,只是一種試探,試探部下對他的忠誠程度,試探有沒有人覬覦其權力。
斯大林假謙讓 馬林科夫大驚失色
人是自私的,人的所有本能慾望基本上具有排他性。權力慾望更是具有排他性、獨佔性,沒有受到監督的權力具有更加強烈的排他性,理所當然非監督的權力佔有者——政治獨裁者必然具有最為強烈的排他心理,總是擔心大權旁落。因此,獨裁政治的權力鬥爭必然呈現血雨腥風,殘酷無情,喪失人性。獨裁者對權力有著特殊的佔有慾望,並將權力視為私家財產。獨裁者還看重所有的名利,在權力、名利之前絕對不謙虛、不退讓。因此,對權力或名利的謙讓絕對不是獨裁者的品質。也就是說獨裁者真心退休或讓權讓利給別人是難以想像的。
那麼,斯大林擺出這一姿態,是出於什麼目的?其同事或部下有著什麼樣一種反應?西蒙諾夫繼續描述著:
斯大林講這些話時看著會場,而他的身後坐著政治局委員,在斯大林講話時主持會議的馬林科夫就站在桌子後面。我從馬林科夫的臉上看到一種可怕的表情,說不上是驚嚇,不,不是驚嚇,而是他這樣的人才可能有的表情,他比其他所有的人,至少比起其他許多人更快地意識到殺身大禍就要落到大家的頭上,而其他人卻沒有意識到,這種表情的含義是:不能同意斯大林同志的這一請求,不能同意他卸去這三項職務中的最後一項,這是不行的。馬林科夫的面部表情、他的手勢、他那富於表現力的高舉的雙手、簡直是在懇求所有在場的人立即堅決拒絕斯大林的請求。這時,在斯大林背後就發出震耳的喊聲:「不,我們請求留任!」,或意思相同的呼聲,場內也喊聲四起:「不!這不行!我們請求連任!請收回自己的請求!」我不打算引述當時所有的插話和喊聲,但是總的說來,全場都領悟到了一點什麼,也許大多數人比我領悟得更早。我猛一聽到時還以為這一切很自然:斯大林講主持政治局,主持部長會議,而總書記將由另外一個人擔任,就像列寧在世時那樣。但是許多人馬上或幾乎是馬上就領悟到我一下子還領悟不到的事情,此時此刻作為會議主席負有最大責任、因而一旦出事罪過也最大的馬林科夫,馬上領悟到斯大林根本不打算放棄總書記的職位,這是一種試探,是要摸摸全會對他提出的這個問題的態度,看看坐在他身後的主席團的人以及坐在他前面會場裡的人,是否準備讓他斯大林離開總書記的職位,因為他已年老力衰,不能再擔負這第三項任務。
當全場開始嘀咕並高喊,要求斯大林留任總書記主持中央書記處時,我記得很清楚,這時馬林科夫的臉色,好像一個剛剛躲過了一場真正的、現實的殺身大禍之後的臉色,因為正是他在黨代表大會上作了工作報告,實際上主持了中央書記處的多數會議,現在又在主持中央全會的這次會議,一旦對這個問題作出另一種決定,斯大林因年老力衰彷彿願意辭去的第三項職務的當然候選人就是他。要是斯大林感覺到,在他背後或眼前有人主張滿足他的請求,我想,第一個會因此掉腦袋的就是馬林科夫;這件事究竟會有怎樣的結局,真不堪設想。
試探競爭對手 毛澤東辭國家主席並非真心
後來斯大林「接受」了大家的請求,同意繼續擔任總書記一職,這時的馬林科夫簡直就像死囚從刑場上拉回來那樣鬆了一口氣。斯大林的演戲為什麼會嚇壞了蘇共其他領導人,因為大家知道斯大林不想當總書記是假的,是在表演給在場的人看的。一旦有人附和斯大林的「要求」,那麼很有可能假戲真做,就可能是馬林科夫接任總書記職務,這是馬林科夫不願意看到的,不願意接這一職務。這不是馬林科夫沒有權力慾望,而是由於一旦接替斯大林職位就必定上斷頭臺這一政治現實,讓馬林科夫們心驚膽戰。
大凡獨裁者都是極端自私的人物,因為他們把最公共的財產——國家和權力佔為己有。因此,最高權力、最大的名利都只能屬於獨裁者,獨裁者不會讓權與讓利。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中國也上演了類似上述的一幕。毛澤東不但提出要辭去國家主席還要求不提「毛澤東思想」,這不僅有試探的意圖,還隱藏著毛澤東欲達到的其他政治目的。
一九五六年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會議上揭露了斯大林個人崇拜以及其他政治罪行,在國際共產運動中,引起強烈反響。對於蘇共的動向,中共內部也較為傾向赫魯曉夫。所以在中共八大的修改黨章的報告裡,「強調黨的集體領導原則,反對個人崇拜,反對突出個人,反對對個人歌功頌德。」顯而易見,這同借鑒蘇聯的教訓有直接關係⋯⋯。八大還接受了毛澤東要求,不提「毛澤東思想」,有意朝著加強集體領導,反對個人崇拜的方向走,但是,八大接受毛澤東的這一「要求」,為當時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劉少奇後來的厄運埋下了伏筆。因為和所有的獨裁者一樣毛的提議僅僅是一種姿態,更多的是一種試探。所以,八大後不久毛就對決議裡的有關國內主要矛盾論表示反對。這個反對絕對不是什麼理論上的不同看法,而是毛澤東對劉少奇等人表示不滿的一種藉口而已。
在辭去國家主席問題上也是如此,同樣有試探性也有其他政治目的。而所謂其他目的就是毛澤東的迫害知識份子的大陰謀——「反右鬥爭」相關連。
劉少奇頭腦簡單 竟然不識獨裁者的本性
毛澤東自赫魯曉夫秘密報告出籠後可以說是如坐針氈,因為毛就是中國的斯大林。但是毛又不得不做出一定的政治姿態,以表明自己與斯大林不同。在那個時期,毛還說在西方國家不可能出現斯大林問題,可見,毛澤東知道西方的民主制度有其特殊防止政客作怪的功能。然而毛並沒有走人間正道,而是繼續選擇走斯大林的歪門邪道——集權。
毛澤東提出不再擔任下一屆國家主席職務,是基於蘇聯的反斯大林個人崇拜,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紛紛反省斯大林錯誤的根源,中共八大強調集體領導,反對突出個人等形勢。實際上毛澤東提出不再擔任該職務根本是一種姿態、一種試探,然而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中共八屆六中全會卻將毛的建議進行實質性的討論,也就是說當時的中共領導層真心接受毛的建議,其實這才是毛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毛澤東希望看到的是其同事也能像馬林科夫等那樣,強烈要求他收回辭職的成命,然而,毛沒有想到其同事那麼不識相,還真的把他忽悠大家的辭去國家主席的職務一事給予討論,這說明黨內有人讚同他的說法。贊同獨裁者的想法是一種服從,但是,有時贊成會被獨裁者看作是叛逆。譬如同意毛澤東辭去國家主席、不提「毛澤東思想」就是一個致命的違背獨裁者的意志的舉動。因為,獨裁者重名利,重權力。
一九五七年五月一日,民主人士陳叔通、黃炎培特意給劉少奇、周恩來寫信不贊成毛澤東不再連任國家主席職務。但非常奇怪的是這封給劉少奇、周恩來的信居然由毛澤東做出批示:「劉、周、朱、鄧、彭真閱、小平辦。此件須經政治局同意、然後發出。請少奇通知召集一次有一百人左右參加的政治局會議,展開討論一次,取得同意。」這說明給當時其他領導人寫信也會落到毛澤東手裡,這是所有研究毛澤東政治不可忽視的一個細節,也就是說所有的私人信件最終都將落入毛之手,在中南海,除毛以外沒有任何私人性質的信件。所以才會有上述怪事出現。
劉接任國家主席實屬不智 惹上殺身之禍
毛澤東的這一動作還奇怪在:既然自己不再想連任國家主席,又何必要將陳叔通、黃炎培二人的慰留信附上?這是為什麼?這可說明兩點:一點是毛澤東內心並不是真正想讓出國家主席職務。而且毛澤東在批示中說:「⋯⋯從一九五八年起讓我暫時擺脫此任務,以便集中精力研究一些重要問題。」請注意毛也只是說「暫時擺脫此任務」。正說明毛澤東不是真心實意不連任,充其量只是想暫時離開這一職務,而不是完全辭職。
在這一情況下,毛澤東的同事應該研究討論的不是毛之後的接班人問題,而最多只能討論是誰在這個「暫時」期間代理國家主席職務。然而,劉少奇卻提出由朱德出任國家主席,而朱德則推舉劉少奇出任國家主席。他們完全沒有理解毛澤東的意圖,而信以為真地考慮起如何接替、由誰接替毛澤東的職務,還愚蠢地在八屆六中全會上拿出來討論,並最終通過決議。這就從客觀上迫使毛澤東不得不拱手讓出國家主席這一僅僅是名譽性的職務。劉少奇也同意毛澤東的辭職並接受大家的推舉出任國家主席職務。從這一時刻起,就已經決定了劉少奇殺身的命運。
另一點是毛澤東利用自己不連任國家主席為幌子,向黨外人士做出改玄更張姿態。特別是毛澤東在任期方面大做文章,他在四月三十日的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二次(擴大)會議(也是佈置反右──迫害知識份子大圈套的最後動員會)上發表講話特意談到不再連任國家主席的事:「明年二屆人大,一定辭去國家主席,⋯⋯瑞士有七人委員會,總統是輪流當的,我們幾年輪一次總可以,採取逐步脫身政策。不贊成也沒有辦法,不能強加於人,如贊成,要透點消息出去,否則老百姓不瞭解。」
獨裁者佔有慾強 國家權力是其私有財產
輪流當總統就是輪流執政,這在後來的所謂反「右」運動卻成了一大罪狀。原來大談特談不連任國家主席與輪流當總統的目的就在於欺騙黨外人士,讓人以為毛澤東準備還政於民。可見,毛澤東談不連任國家主席既是考驗其同事,又是欺騙黨外人士的一箭雙鵰之舉。
現在有人主張說毛澤東與劉少奇的決裂是在「四清運動」期間,這一說法是不正確的,決定劉少奇後來命運的應該是一九五六年的中共八大不再提「毛澤東思想」和同意毛澤東辭職並由自己出任國家主席職務的建議那一時刻,這才符合獨裁政治的「正常」邏輯。看看馬林科夫的恐懼就可以知道劉少奇是一位多麼沒有經驗,不夠老道的政治家。獨裁者從來不會在權力以及名利上謙虛的,只有虛偽的試探。在一九六九年的九大開幕式上毛澤東提出讓林彪擔任會議主席團主席,他自己擔任副主席這一幕也如出一轍。所以林彪堅決不同意出任會議主席團主席之原因也就在此。
獨裁者的權力豈能讓他人染指、偷窺,儘管國家主席這一職務僅是名譽性而無任何實權,但是這畢竟是獨裁者的名利之一,如上所述,國家與政治權力成了獨裁者的私有財產,名利只能屬於獨裁者的。因此,即使沒有文革,劉少奇的垮臺也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而已。獨裁政治不按牌理出牌,但是獨裁政治卻有其獨特的遊戲規則,劉少奇不理解也不懂得這一點,因此引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