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家蘇士澍(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3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黎紫曦綜合報導)有關簡體、正(繁)體的探討近年來一直存在。中國書法家蘇士澍日前在四川成都出席書法講座時表示,「簡(簡體字)是對的,不簡是不對的」,但又矛盾地說,「簡的同時不要把文化給簡了」。
綜合中國大陸媒體報導,蘇士澍是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兼中共政協常委,3月20日他在出席活動時表示,中華文化數千年傳承不斷,是因為漢字的書寫沒有中斷,「書同文」給予了中華文化鮮活的生命力,漢字就是中國文化的根。
當談到中共建政後將正體字逐步改為簡化字時,他說,「漢字書寫的簡化是一種趨勢」。但他同時又指,部分簡體字失去本身所代表的文化含義,希望各界合力將部分簡體字改回來。蘇士澍說,「中國人必須寫好漢字,寫字的同時也要理解漢字,這樣才能置身於文化傳統之中」。
蘇士澍還在現場用正體字寫下「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
簡體字背後意義 割斷中華傳統文化
香港《南華早報》去年曾報導,根據中國大陸不完全統計,中國大陸有近八成的民眾反對簡化漢字,有近6成的民眾稱,喜歡正(繁)體字勝過簡體字。
原大陸歷史學教授劉因全稍早指出,正體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維護漢字體系的完整性,才能使中華文化得以傳承。
美國《中國事務》雜誌主編伍凡則認為,簡體字是中共文化的一個圖騰,其真正目的是消滅中華傳統文化,讓當代年輕人無法閱讀1949年中共建政年前的經典,從而把中華兒女變成「馬列子孫」。
事實上,近年來許多大陸學者也發現,文字過於簡化易造成語意混淆,使得漢字原本含意發生巨大。
去年在微信圈曾廣傳一則簡訊:「臺灣友人談大陸漢字簡化後:親不見(親),愛無心(愛),產不生(產),廠空空(廠),麵無麥(面),運無車(運),導無道(導),兒無首(兒),飛單翼(翼),有雲無雨(雲),開關無門(開關),鄉里無郎(鄉)。可巧的是:魔仍是魔,鬼還是鬼,偷還是偷,騙還是騙,貪還是貪,毒還是毒,黑還是黑,賭還是賭。」
也有網友針對中國大陸的現狀,將漢字簡體和正體進行對比,列出以下驚人的對照。
(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