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延闓像。(網路圖片)
在民國政壇有四位呼風喚雨式的人物,在事業與學問上均有非同尋常的建樹,而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便是在書法一道上出類拔萃,領袖群倫,堪稱超級猛人。他們便是學界公認的民國四大書法家譚延闓、於右任、胡漢民、吳稚暉,四人分別在楷、草、隸、篆上成為同時代的佼佼者,並影響著後輩書壇,今天開始我們便來聊一聊人稱近代顏書大家的譚延闓。
譚延闓,1880年出生於浙江杭州,字組庵,號無畏、切齋。曾與陳三立、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又與陳三立、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是國民政府第一任行政院院長。曾任兩廣督軍,三次出任湖南督軍、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陸軍大元帥,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等職務。1930年9月22日,病逝於南京,去世後,民國政府為其舉行國葬。有「近代顏書大家」之稱。著述有《組庵詩集》等。毛澤東曾評價他「鄉邦英俊」和「一個聰明的官僚」。
譚延闓本是可以與風華絕代的宋美齡結為連理的,據說當時孫中山有意將宋美齡介紹給譚延闓,宋家對此也很滿意。豈料這卻把譚延闓陷入進退兩難之境,他怕辜負了孫中山的好意,也擔心得罪了宋家,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不能接受這樁美滿姻緣呢?
譚延闓的父親譚鐘麟在清朝屢任要職,妻妾眾多,除元配夫人還有四位側室。而譚延闓的母親李太夫人長期未取得與其夫同桌而食的權利,這對年幼的譚延闓刺激很大。他晨昏定省,事親至孝,併發奮攻書,以期為母爭光。後譚延闓少年及第,光耀門楣,譚鐘麟才向全家宣布:「李氏夫人可以入正廳就座用膳。」這種不公在譚延闓的心裏留下了重大的陰影。譚延闓的結髮妻子方榕卿,是江西布政使方汝翼的女兒,兩家本為世交。方夫人溫柔賢德,孝敬公婆,體貼丈夫,兩人感情深篤,相敬如賓。譚延闓與方夫人共生育子女6人,由於譚延闓躋身政壇,操勞國事,與夫人聚少離多,但是方夫人全力支持丈夫,不管是其高居政壇,還是被逐下野,都一如既往。後來方夫人染病,為免譚延闓因私廢公,也一直相瞞,直到在上海病逝,譚延闓也是在該年冬天才得知消息。方夫人臨終之前,曾託人轉告譚延闓,希望他不要再娶第二個夫人,好好地養育他們的子女。譚延闓在零陵軍中悲痛欲絕,發誓終生不再續娶。為了表示對方夫人的深切懷念,一向注重美食的譚延闓竟在軍中吃了100天的蔬菜。後來每念及髮妻,譚延闓都會悲從中來,因此他在每年的3月3日,即他與方夫人的結婚紀念日,都要作一首詩來紀念她。
在孫中山危難之際,譚延闓曾率領湘軍全力扶持,與叛軍陳炯明展開血戰,使孫中山大為感激並對譚延闓信任有加。當時恰逢宋美齡從美國留學歸國,孫中山見譚延闓喪妻後既不尋花問柳也不續娶繼室,便有意將宋美齡介紹給譚延闓,卻不知譚延闓已發誓不再續弦。如果娶了宋美齡為妻,怎麼對得起自己死去的夫人?而如果拒絕,又怕傷了孫中山的臉面,也得罪了宋家。何況宋美齡貌美如花,英氣勃發,受過良好的西式教育。如果讓她嫁給自己這樣一個生性古板、文氣十足的中年人做繼室,豈不委屈了?譚延闓一想到自己的母親曾經受過的委屈,心裏就痛苦不已。譚延闓左思右想,突然心生一計,他備了一份厚禮來到宋家,一進門就給宋老太太連叩三個響頭拜為乾娘,接著又認宋美齡為乾妹妹。宋老太太有了這麼一個乾兒子不知有多高興呀,婚姻之事早忘到了九霄雲外。宋美齡深受感動,更加敬佩譚延闓,孫中山這時當然也就無話可說了。
孫中山沒能促成譚、宋婚事,這使擔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歡喜非常,原來自從在上海福樂利醫院門前看了宋美齡一眼後,蔣介石就開始瘋狂追求起宋家三小姐。只要一有閑暇,他就去找宋美齡。可是宋家諸人除了大姐宋靄齡贊成外,其他人都極力反對,宋美齡只好求助於譚延闓這位「畏三哥」,去做她家裡人的工作。
說起來黃埔軍校孫中山開始也是讓譚延闓去辦的,因為譚延闓在湖南就會辦教育。黃埔軍校的地都是譚延闓的湘軍整平的。後來是譚延闓認為辦普通學校和辦軍校是兩回事,就把校長讓給蔣介石了。不過,黃埔軍校的校名「陸軍軍官學校」這幾個字,還是譚延闓題的。所以譚延闓當時和蔣介石的私交還是不錯的,在乾妹妹的一再哀求下,便應承下來。他首先去做了宋老太太的思想工作,宋老太太有所鬆動後,當時宋家極力反對的兩人是宋慶齡和宋子文。譚延闓又與視己如師的知己同仁宋子文再三譬解,終於使宋子文一改初衷,不但同意蔣宋聯姻,而且應允幫助美齡說服宋母。在譚延闓的努力下,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和宋美齡在上海的大華飯店舉行了盛大的結婚儀式,譚延闓作為蔣、宋聯姻的介紹人出席了這次盛會。
譚延闓自幼在其父親的引導下,喜愛讀書習字,五歲入私塾,天天堅持練習毛筆字,讀寫詩文。十一歲的譚延闓,就已經能制義文學,曾被皇師翁同龢稱讚為「奇才」。譚延闓的字亦如其人,其楷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豎畫多用懸針法,起筆沉著穩重,頓挫有力,使人感到貌豐骨勁,味厚神藏。一洗清初書壇姿媚之態,所不足者,少自家面目。其行書功深厚,變化靈巧,筆筆中鋒,筆鋒於紙能藏鋒力透,有大氣磅礡之勢,雖是前清進士,但其書法絕無館閣體柔媚的氣息。譚延闓是清代錢灃之後又一個寫顏體的大家,被譽「民國至今,學顏者無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