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常州一公寓內,常州外國語學校部分學生家長正在檢查學生的體檢報告。(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4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曉綜合報導)江蘇常州「毒校」事件曝光後,輿論關注,家長維權,中共的官媒大佬《央視》也出來做了相關報導和表態。但是,沒想到,不同於以往的是,通常惡性事件被曝出後地方政府屈於輿論壓力尚要表態「積極追查」,而此次常州當地官方竟十分固執,不但在後續的調查報告中隻字不提學生的症狀與「毒地」有關,而且聲稱《央視》的報導有「硬傷」,是在給常州抹黑。
《央視》的報導在抹黑常州?
這些天,常州「毒校」事件持續發酵,海內外媒體紛紛報導常州外國語學校搬遷的原因、受害學生狀況及其家長的反應。
陸媒《新京報》20日報導,4月18日,常州市相關部門就「毒校」事件做出回應,稱該校空氣質量達標,附近原化工廠也沒有發現大規模填埋的危險廢棄物。而此前《央視》的報導稱,該校有很多學生出現甲狀腺結節、淋巴結腫大、血液指標異常、白細胞減少等異常症狀,有的甚至患了淋巴癌和白血病。
報導稱,同一天,常州外國語學校國際部發布公開信,批評《央視》的報導存在「硬傷」,其引用的觀點、數據、甚至鏡頭語言,都帶有強烈的導向性。
一份來自常州市衛計委的官方數據顯示,在全市8家醫院接診的597名學生中,檢查指標異常者僅有133人。
報導稱,針對此數據,常州外國語學校部分學生家長19日重新統計體檢報告出現異常的學生人數。20日凌晨,家長在已收集到的初一、初二學生的683份體檢報告中,統計出有522名學生的體檢指標顯示異常。
《法廣》4月19日消息稱,常州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家長們委託檢測公司對該校的地下水、土壤和空氣進行了檢測,「結果多項特徵污染物被檢出」。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新京報》報導,衛計委的一份文件顯示,其組織了醫學專家對學生體檢報告進行分析,專家認為,甲狀腺結節或與「碘攝入過多」、「精神壓力過大」相關;淋巴結腫大可能與牙齒、扁桃體等感染及寄生蟲相關;白細胞計數下降或與藥物、感冒等因素相關;至於鹼性磷酸酶指標增高,對於青春期學生來說則「是一種正常的反應」。
報導稱,文件全文均未提及這些症狀與「毒地」相關。
「毒校」事件遲遲不能解決的真正原因?
《新京報》20日報導還披露了常州外國語學校搬遷的內幕。報導稱,據一位環保部門的知情人士稱,該校倉促搬遷的背後其實有更深層的原因——政府要求多所學校反覆騰挪,最後是為了常州市中心區的一塊黃金地塊。
消息稱,具體來說,常州外國語學校搬遷後,其原址將遷入常州市第三中學,而常州市第三中學原址將遷入常州市實驗初中,這樣,位於常州市中心「絕對黃金地段」的常州市實驗初中的原址就被騰出來了。據一位房地產中介稱,實驗初中附近已經是常州房價最高的地段之一,至於這塊黃金地段將來會作何使用,目前還是未知。
另一方面,關於常州「毒校」的報導,實際上自今年年初就開始出現了。
海外中文網《博訊》1月16日報導,常州市外國語學校的千餘學生家長日前因學校的污染問題到常州市政府集會,遭到警察鎮壓,多人被毆打,3人被抓捕。
《BBC中文網》4月20日報導,當中國媒體與當地政府的「掐架」仍在繼續時,可以澄清的是,常外新址「染毒」其實並不全是新聞,據一位常州當地人證實,此事去年已很嚴重。一開始,當地醫院不給孩子體檢,很多家長只得去上海檢查。今年1月,幾百位家長曾集體在學校門口抗議和靜坐,並一直堅持到凌晨四五點。當地政府出動了特警維穩,雖然雙方沒有發生流血衝突,但個別家長被特警抓進了學校的小黑屋,經警示後放了人。
今年1月,陸媒《澎湃新聞》也報導了該校存在的污染問題。但當地報紙《常州日報》隨後對此「闢謠」,否定該地附近存在化工廠。
今年2月底,《財新網》以《名校與「毒地」為鄰》為題也報導過此事。
由於家長維權的呼聲越來越高,影響也越來越大,致使輿論升級,4月17日,《央視》做了相關報導,此後,中共各級官媒才開始跟進調查。
回顧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可見,本來從去年就開始的家長維權活動,在經歷了醫院體檢、家長集體抗議、海內外媒體披露報導後,問題原本早就應該得以解決,學生們的健康也不至於一再惡化。可事件解決日程一拖再拖,直到紙裡真的包不住火時,中共各級官媒才終於紛紛粉墨登場,將事件推向公眾視野。
《BBC中文網》報導稱,《中國科學網》近日發聲,質疑中國科學家在此事件中的集體沉默。在涉事學校附近的化工廠的土壤修復過程中,深挖6米換土改為表層1米覆土,因為專家學者沒有在政府層級的諮詢會上投票否決,因此才會讓政府發布的檢測指標得以全部合格。
無怪乎外界評論,常州「毒校」事件是中國社會官方各界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常州當地政府敢於否認眾多的調查結果和媒體的質疑,甚至敢於公開駁斥中國輿論界的「南霸天」《央視》,正是中國層層官方霸氣的真實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