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5月28日訊】21世紀的中國終於正式加入了世貿,融入世界經濟秩序之中。
對民資的大部分封禁都已經解除,至少不敢再明目張膽的寫在刑律上。從新疆買進一批低價棉花,運到紡織業高度發達的上海高價出售,這種最為正常的商業行為,曾經被視為「投機倒把」,1997年才從刑法中撤銷,不再被視為犯罪。但是一直到2008年,這類投機倒把行為依然是重大行政違法行為,工商局是能夠因此吊銷企業的經營執照的。中國人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善忘。現在只不過是2016年,距離投機倒把被全面撤銷只不過8年時間,中國人就已經完全忘記了這檔子事。在上海寫字樓整潔的格子間裡寫著英文郵件的小清新們感慨著歲月靜好、人生如歌,沉浸在美好的幻夢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是在08年前海淘一個LV的包包,恨不得都夠格被送去勞動教養兩年。
2001年上海金融業增加值529億,當年度GDP為5210億,佔比10%;到2011年,金融業增加值2277億,對比當年度19196億的GDP,比值微弱上升到12%。10年下來,號稱全國金融中心的上海經濟對金融業的依賴度只上升了兩個百分點,金融中心的地位實在有點名不副實。2001年上海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555億,佔GDP比值為11%,到2011年增加到3041億,佔GDP比值為16%。這十年裡,上海經濟對批發零售這類商貿業的依賴程度提升了5個百分點,這顯示上海作為全國商貿中心的地位在加強。2001年上海工業增加值2167億,佔GDP比值為42%;到2011年,上海工業增加值7208億,佔GDP的比值微弱下降到38%。這10年裡,上海經濟對工業的依賴程度只下降了4個百分點,但工業依然是上海最重要的產業部門,2011年上海工業的經濟規模比金融業和批發零售業的總和還要高出10個百分點。整體來說,2011年的上海依然是一個以實業為主的城市。
然而之後,風雲突變,2011年之後上海工業產業的地位迅速下降,陷入了蕭條之中。到2015年,只不過經歷了短短的四年時間,金融業增加值4052,對比當年度24965億的GDP,比值16%。批發零售業增加值3826億,佔GDP比值15%。2015年上海工業增加值7110億,竟然還低於2011年的7208億,佔GDP比值劇降到28%,而金融和商貿業佔比合計達到了31%,已經超過了工業的比值。伴隨著上海工業陷入蕭條,上海經濟同樣喪失了增長性。2011年至2015年,上海的GDP名義增長率僅為30%,而全國的名義增幅為44%,上海的經濟增速,已經顯著低於全國的均值。其他幾個一線城市,北京同期名義增幅為44%,廣州47%,深圳還能達到52%呢。這麼比起來,上海經濟的孱弱,真是無從掩飾。
導致上海實業地位下降的的原因並不難找,在序章部分已經說了,國進民退之下,外資和民資都喪失了增長性,佔GDP的比值固定在26%和24%,表現得跟效率低下的國資一模一樣。2011年上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2253億,相對於2015年的2650億,四年來的增幅僅為17.6%;而稅負方面,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納稅額1156億,到2015年達到了2049億,增幅竟然高達77.2%。企業利潤增幅根本無法與稅負增幅相提並論。這種慘烈的稅負壓垮了上海的實體經濟,表現在企業虧損率數據上,2011年上海工業企業虧損率為18%,到2015年就上升到了23.4%。
在實業一片蕭條之際,2015年上海金融系統的各項存款餘額突然出現暴漲,漲幅之大,令人目瞪口呆。2015年上海各項存款餘額10.38萬億,相對於2014年的7.39萬億,增幅高達40%,增量高達3萬億;而同期上海的GDP只不過是從23560億上升到24964億,名義增幅只不過5.9%,比同期中國6.3%的GDP名義增幅還低。我們現在都已經知道,GDP大致上就是全社會所有經營主體的毛利潤之和。存款餘額大致上應該是伴隨著全社會的利潤增長,伴隨著GDP同步增長的,但是現在,上海的存款餘額增幅,竟然是GDP增幅的7倍。在上海的實體經濟一片蕭條之際,城市的現金總量卻暴增了起來。唯一的解釋,當然就是全國的避險資金雲集到了上海。
這一組存款數據需要對比。全國2015年的各項存款增幅為19%;錢傾天下的北京,2015年的存款增幅為28%,廣州的存款增幅更是只有21%,這兩個城市雖然較全國的平均增幅來說,高了一些,但也沒高到離譜的程度。唯一能和上海相比的是深圳,地下錢莊生意做得如火如荼,中國老百姓資金出逃的首選地,2015年的存款餘額5.58萬億,相對於2014年的3.74萬億,增幅高達55%,增量2萬億。這麼一看,上海這種離譜的存款增幅,其原因當然跟深圳一樣,無非就是藉助上海自貿區的對外資金通道出逃罷了。
另外,3萬億的資金聚集上海,一定會推高城市的資產價格,促使上海的房價暴漲。2015年上海商品房銷售均價20949元/平米,較2014年的16787元/平米,暴漲了25%。然而,在這筆三萬億的資金湧入上海之前,伴隨著實業蕭條,上海的地產市場事實上已經橫盤很久了。2011年上海商品房均價14464,對比2014年的16787,3年來的合計漲幅僅16%,年漲幅只有5.1%,也就勉強跟上了通脹率罷了。這種現象是正常的,是符合經濟規律的,然而一場資金洪流,改變了一切。2015年暴漲的房價似乎掩蓋住了上海實業蕭條經濟停滯的種種問題,令虛榮的上海人驕傲得要命。然而這種暴漲,實質上也只不過是虛火而已,一定不可能持久。
我們現在回顧整個上海的發展史。上海曾經是中國最強大的工業城市,一直到2011年,上海都是國內當之無愧的工業中心城市。然而此後,上海的工業整體上陷入了蕭條,唯有依靠金融和貿易艱難維持著城市經濟。2016年1至4月,上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了4.4%,出口下降了4.2%。可怕的是固定資產投資數據,民營資本投資額下跌了2.6%,工業投資下跌5.6%,這顯示上海的本土企業家正在更加快速的逃離實業。這無疑將會加劇上海的蕭條,令孱弱的上海經濟雪上加霜。
在本文的最後,按慣例,筆者必須要問上海市民們一個問題:這座你們熱愛到骨子裡城市,已經蕭條了整整四年!在這個背景之下,你們是希望繼續推動地產虛火,令它越燒越旺,最後玉石俱焚,將百年以來積累的財富,全部化為灰燼;還是希望及時扑滅虛火,壯大實業,將延續了百年的實業強國之夢,落到實處呢?